2025年10月25日,“香港如何建设创新型全球数字金融中心”专题论坛在香港城市大学杨建文教学楼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香港城市大学的城大工程学博士会主办,博士智库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系联合协办,香港镜报作为支持单位提供传播保障。近200位来自学界、产业界、法律界及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专题分享、圆桌研讨、成果发布及授证仪式,系统梳理香港建设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的务实路径。论坛同期首次系统发布博士智库数字经济生态联盟(DEEA)规划,为香港数字金融生态落地提供核心支撑。

论坛聚焦核心议题,多元主体协同献策
本次论坛以“学术赋能实践、协同推动落地”为宗旨,围绕香港全球数字金融中心建设的技术应用、合规框架、跨境协同及成果转化四大核心维度展开。各环节权责清晰、成果导向明确,形成多方协同的共识体系。
论坛开幕环节,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林志明与博士智库研究院主席黄仲良博士分别发表致辞。林志明教授指出,香港建设全球数字金融中心需以技术创新为根基,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破解数字金融发展中的实际痛点。黄仲良主席强调,需构建跨领域协作平台,整合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形成发展合力,并特别致谢香港镜报作为支持单位对论坛成果传播的助力,及徐新英社长等资深人士对论坛的指导。
论坛主礼嘉宾阵容同步揭晓,均为数字金融领域核心推动者,包括:香港工业总会前总裁老少聪、数码港区块链及数字资产总监李懿政、香港镜报社长徐新英、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袁屹、应科院Astri Dr. Eric Lam。

专题分享:覆盖关键领域,支撑标准构建
6位行业专家围绕数字金融核心议题开展深度分享,部分专家同时作为《数字经济跨界政策建议白皮书》参与单位代表,为标准体系构建提供实践支撑: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实验室科学家刘肖凡(白皮书技术标准模块代表)系统解析RWA技术与区块链的融合机理,提出技术标准需兼顾安全性与兼容性,为白皮书技术章节奠定核心框架.
Jedox公司虚拟资产管理资深顾问Mr CS Lim基于十余年金融机构实践经验,梳理虚拟资产从登记、流转至监管的全流程合规体系,强调合规建设是香港吸引全球数字资产资源的核心前提.
博士智库研究院DEEA联盟总召高弘勋(白皮书统筹单位代表)简要介绍DEEA联盟筹建背景,提出以白皮书为标准载体推动数字金融生态落地,为后续规划发布做好铺垫.
香港数字金融协会Emil Chan(白皮书数字资产模块代表)深入分析Token技术在跨境资产确权中的应用场景,结合香港市场动态补充典型案例,丰富白皮书实践内容.
香港城大工程学博士会副主席江伟文客座教授特许工程师(白皮书供应链模块代表)以制造业供应链为样本,阐述RWA技术优化库存管理与物流协同的实践路径,为白皮书产业适配章节提供实证依据.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业务总监、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辛小天(白皮书合规模块代表)精准解读香港《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中数据跨境传输与AI监管条款,明确数字金融项目的合规边界与风险防控要点。
圆桌研讨:凝聚务实共识,明确推进路径
由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林志明主持,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辛小天、中科智城吴鸿博士、中投湾区产业发展研究院贺东亮博士、深圳灿态科技宋勇华董事长、璞励咨询麦满权教授参与数字经济标准与白皮书编制方向研讨。与会嘉宾一致确定,白皮书需涵盖“技术标准、合规指引、产业适配、跨境协同”四大核心模块,并明确发布节点:2025年11月中旬在高交会论坛发布电子版,12月下旬结合各方建议优化后推出纸质版,为香港数字金融领域提供统一通用的参考标准。

由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工程学博士会江伟文客座教授特许工程师主持,数码港李懿政、应科院Dr. Eric Lam、博士智库研究院黄仲良、云港国际资产管理邓鹏投资总监参与政府与民间协同推进机制研讨。嘉宾共同提出“以合规为底线、以协同为核心”的推进思路:政府层面可通过设立数字金融科研补贴、开展跨境试点项目引导资源集聚;民间机构(高校、企业、智库)可发挥灵活性优势,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场景对接;金融机构需为优质数字经济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构建“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高效协同模式。

特色环节:Web3.0社区启动,赋能跨境协同
论坛特设“海上丝路Web3.0社区”启动环节,旨在强化香港与东盟数字金融领域的协同联动。香港印尼研究学社社长杨仁作为社区东盟资源统筹主体,Web3.0社区执行秘书兼特派实习记者陈芯媚协助执行与搭建,介绍将依托覆盖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高校与企业网路,组织常态化跨境交流活动;香港镜报社长徐新英以支持单位代表身份致辞,表示将发挥媒体矩阵优势,传播社区协作成果与动态;4位由杨仁遴选的东盟学生代表获授“跨境联络员”委任状,将协助对接东盟青年学术资源,搭建两地数字金融交流的青年桥梁。联络员”委任状,将协助对接东盟青年学术资源,搭建两地数字金融交流的青年桥梁。

授证仪式:表彰突出贡献,明确权责体系
论坛举行专项授证仪式,对核心参与主体进行分类表彰,强化成果认可与权责界定。专题分享贡献感谢状授予刘肖凡、Mr CS Lim、Emil Chan、江伟文、辛小天,表彰其在学术分享与实践经验输出中的突出贡献。白皮书参与单位感谢状覆盖博士智库研究院(统筹单位)、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中科智城、赛伯乐湾区研究院、中投湾区产业发展研究院、深圳灿态科技、璞励咨询、香港城市大学工程博士会等单位,全面认可各模组参与贡献.DEEA联盟核心成员委任状授予老少聪(荣誉理事长单位代表)、袁屹(荣誉理事长单位代表)、高弘勋(联盟总召)、Archie Fong(香港天使基金会代表)、邓鹏(云港国际资产管理代表),明确联盟初始核心架构与权责。Web3.0社区统筹单位委任状授予香港印尼研究学社社长杨仁。生态联盟伙伴包含Zandra Sze、Arve Leung、Hanson Law。

DEEA联盟规划发布,构建数字金融生态支撑体系
作为论坛核心成果,DEEA联盟规划由高弘勋总召首次系统发布,定位为“香港建设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的生态化支撑平台”,与会嘉宾通过本次论坛首次完整掌握规划全貌。联盟架构基于论坛参与主体协同构建,形成多层级支撑体系:
·荣誉理事长单位:香港前工业总会CEO老少聪、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袁屹
·战略合作单位:香港天使基金会、云港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核心协作单位:博士智库研究院、香港城大工程学博士会、香港印尼研究学社、香港镜报.
·理事单位:广东省人力资源协会(杨洁博士)、香港创新科技会(Robert Ko)、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联盟(温家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郭玮强)等单位持续扩大中.
·白皮书参与单位:8家机构(提供标准体系制定与落地验证支持)。

三大核心落地板块包含白皮书共建与试点推广、 Web3.0社区运营与智慧产权创投系统建设。
白皮书共建与试点推广:联动所有参与单位按模组推进白皮书编制,2025年11月电子版发布后,联合数码港、应科院等机构开展试点应用,验证标准在实际场景中的可行性;
Web3.0社区运营:由杨仁统筹东盟资源,联盟设立“跨境协同专项基金”,支持每季度开展1次香港-东盟数字金融交流活动,做好企业成果传播与品牌推广;
智慧产权创投系统建设:搭建搭载AI知识产权分析工具的创投平台,协助专家团队评估数字金融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价值,对接香港天使基金会、云港国际等投资资源,为优质AI+知识产权专案提供全周期孵化支持。现场同步开放“专家入驻通道”,现场即获十多位高校教授、博士关注咨询。

参与通道开放,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生态建设
论坛尾声,DEEA联盟同步开放三类参与通道:白皮书修订(邀请参与单位参与纸质版内容优化)、社区协作(通过香港印尼研究学社对接东盟资源)、智慧产权系统入驻(专家可扫描现场二维码提交研究方向),并通过《财富管理师》等国内知名杂志的合作进一步拓宽覆盖内地数字金融领域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生态建设。
论坛落幕:共识转化为行动,助力香港数字金融升级
论坛闭幕环节,香港城大工程学博士会江伟文客座教授总结指出,本次论坛不仅明确了香港建设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的技术、合规、跨境协同路径,更通过DEEA联盟规划构建了生态支撑体系,后续需依托联盟与白皮书,推动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多位嘉宾在离场时表达参与意向:徐新英社长表示,香港镜报将持续发挥媒体优势,传播联盟发展成果与跨境协作动态;黄仲良主席强调,博士智库将牵头做好DEEA联盟统筹协调工作,推动香港数字金融生态高质量发展。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