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科研转化,香港大学推出首个全校性的创科盛会HKU Innovation Week 2025(港大创新周2025),并在昨日举行展览日,展示近40项前沿创新科研项目邀请投资者参观,促进产学合作,激发突破性创新与创业精神。当中,港大科研团队研发治疗肥胖症的全新药物,以促进脂肪转化及提升新陈代谢为原理,可望达至完全无副作用,并有机会预防心血管疾病,预计4年内可初步完成试验推出市场。

减肥药无副作用 料四年内应市
港大药理及药剂学系教授汪玉带领团队创办的翺博生物药业(OBPharm),为昨日展览带来全新肥胖治疗药物。她介绍,该药物以促进脂肪转化为能量消耗、提升新陈代谢为原理,如同服用维他命丸一样无副作用;相比市面减肥药,该药物不会抑制食欲或影响饮食,也不会导致肌肉流失,能有效降低体重,同时减少体内炎症,并对心血管、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有潜在预防功效。
汪玉透露,团队目前正准备展开一期临床试验,预计4年内可初步完成试验推出市场。新药价格亦较现有产品亲民,每月花约2,000港元以针剂形式每周注射一次,视患者情况调整疗程长短,未来亦会研发更低入侵性的剂型。

港大机械工程系教授黄明欣领导创办的大乙半导体(Dynano)亦有参与展览,团队专注研发先进半导体烧结键结材料,结合物理冶金与纳米科技,成功开发出熔点更高、导热性更强、电阻更低的新型合金,针对功率器件高温失效、效率损耗及寿命缩短等行业痛点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朱路表示,团队现时约有20人,当中约六七位核心技术人员来自香港,其余则为内地专才,专责产品落地转化,可实现本地高端研发与内地产业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两地科创协同。
推出港首个“牙创汇孵化计划”
昨日活动邀请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叶水球、港大校长张翔及副校长(研究)申作军等主礼。其间港大宣布,会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推出全港首个“牙创汇孵化计划”,为牙科技术研发及转化提供孵化平台。
港大牙医学院院长金力坚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介绍指,计划除孵化本地公司,亦期望引进海外技术与团队在港成立公司,推动牙科技术科研成果在港商品化,争取三年间吸引数十间公司落户香港,并将有关牙科商品拓展至内地及国际市场。
张翔:三方向推动创科落地生根
昨日港大创新周的展览日上,校长张翔透露,该校将从三个重要方向推动创科落地生根:一是建设人工智能(AI)领域的全球人才枢纽;二是构建跨学科产学合作的创新平台;三是营造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创科生态。
就AI全球人才枢纽的创新方向,张翔指,过去数年港大成功吸引超过200位全球顶尖创新者,并促进学生与这些领军学者交流。

他强调,未来学生除了知识,更需具备原型设计、跨地域协作、AI推理等能力,为此港大成立创新学院及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推动全港学生掌握AI素养。
在跨学科产学合作方面,张翔指出,港大即将启用的科创地标(Tech Landmark)项目,将推动基础及尖端研究跨越学科界限,校方并已在河套深圳园区设立生命科学与能源材料创新研究院,为科研人员提供顶级实验室,加速健康和能源领域的材料研发;至于今年新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亦可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通道,助力医疗科技创新。
张翔又提到,港大会集合学者、学生、企业家和投资者社群,建设国际化创科生态,其中包括重新设计知识产权政策,将80%的利润分配予投资者或创新者,并简化授权程序;而去年9月成立的港大青年科创学院,已支援超过60家初创企业,另大学的创业引擎基金(EEF)也由两年前的4亿元大幅增至10亿元,以全方位支持创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