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促市区重建、降建造成本

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促市区重建、降建造成本

日期:2025-09-29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北部都会区(北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庞大潜力。行政长官在今年的《施政报告》宣布会加快发展北都,包括成立由其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下设三个工作组,提速提效落实建设、促成产业进驻,同时会订立加快发展北都的专属法律。《施政报告》亦提出以新思维推动市区重建,以及减低建造成本。今次,为大家介绍相关重点措施。

加快北都发展 提升决策层次

北都与深圳接壤,面积和未来人口约占香港三分之一,是香港的战略发展区域,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能创造大量职位和提升生产力。北都的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北都、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我们会从系统设置、立法及行政措施三方面加快推进发展。

系统设置方面,为提升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施政报告》提出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

(一)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按北都各指定发展区的性质和规模,设计发展及营运模式,包括为不同产业园区度身成立一间或多间园区公司、法定或非法定专门机构。

(二)由政务司司长任组长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成立调研专班,研究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

(三)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的「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负责由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统筹整合规划、工程、土地、交通、环保等作全面部署,促进产业进驻,创造职位和提升生产力。

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 授权政府简化法定程序

立法措施方面,我们会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未来几个月先做好研究工作并于明年初进行公众咨询,争取明年内完成立法工作。法例可以授权政府制订简化的法定程序,包括成立法定园区公司,为园区公司设立专项拨款渠道以注入资金。法例亦涵盖管理指定地区跨境流动的便捷方法,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及数据和生物样本流,吸引科研及高端制造业落户香港;加快批出建筑图则;放宽各分区大纲图的准许用途及微调发展参数;加快缴付征收土地的赔偿等。

简化行政程序 拆墙松绑 促进公私营合作

北都的行政措施亦会迎来变革。我们会推展以下六项与土地行政有关的拆墙松绑措施,目的是促进私营界别参与北都发展,提速提效。

(一)以多元开发模式,包括原址换地、「片区开发」等,推动市场参与,加速发展。

(二)以试点形式推行「分阶段开发」模式,参考内地「1.5级开发」概念,容许初期先建设和营运具先导性的低密度设施,例如零售、娱乐或会议展览等项目,借此吸引企业进驻、创造收益和汇聚人流,发挥拉动作用,再落实长远发展,其中会就洪水桥商业用地施行「分阶段开发」模式邀请巿场提交意见。

(三)容许北都土地业权人主动交回政府计划征收的土地,借此抵销其在北都新发展区原址换地或「片区开发」所须缴付的金额,鼓励市场参与北都发展。

(四)引入快速审批制度,采纳各地优秀的建筑方法,结合海外和内地的成功建造技术、用料和设备等,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

(五)以「按实补价」减低北都补地价资金成本,即地契修订过程中,容许业主无须按规划地积比率上限计算的最高楼面进行补地价,改以实际兴建楼面及实际用途厘定应缴补价,并考虑容许发展商按实际开发规模分阶段补缴地价。

(六)灵活批拨土地,推动企业落户和投资。倘若以租约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长于七年,提供更大弹性。配合不同产业政策,可采用公开招标、限制性招标或直接批地的模式。

另外,我们会开展凹头土地用途检讨,善用北环线带来的发展潜力,在凹头站沙埔一带考虑引入更大占比的私营房屋,拓展为新发展区,并委托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进行检讨,明年公布结果。

持续有序造地 审时度势推地

今年的《施政报告》亦继续展现政府持续造地的决心。为让社会掌握土地发展情况,我们每年更新并公布未来十年「熟地」预测完成量,以反映各个由政府主导项目的最新进展。在未来十年,「熟地」预测完成量约为2 600公顷,当中约七成即约1 800公顷来自北都。其他造地项目如龙鼓滩、将军澳第137区和第132区,以及东涌新市镇扩展,将在未来十年内陆续产出共约270公顷「熟地」。

我们会因应市况灵活调整推地策略,审时度势、有节有度推出土地供发展之用。

新思维推动市区重建 提出三方面措施

市区更新是我们另一项重点工作。本港楼宇老化情况严峻,过去十年,50年楼龄或以上的楼宇每年增加500多幢,但重建速度每年只有约160幢。我们在《施政报告》提出以新思维利用新发展土地推动市区重建,包括以下三项措施:

(一)放宽目前同区地积比率转移安排,容许重建项目未用尽的地积比率跨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至新发展区,增加市场重建诱因。

(二)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预留三幅土地让市区重建局筹划兴建新楼,作为将来「楼换楼」的替代单位。

(三)针对重建需要较迫切的七个指定地区1,试行适度增加私人重建项目地积比率,容许将增加的地积比率转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区使用,或转为金额用作抵销在投地或进行其他项目地契修订、原址换地所须缴付的地价。

1注:七个具较迫切重建需要的地区分别为:长沙湾(包括深水埗)、马头角(包括九龙城和土瓜湾)、旺角、西营盘及上环、荃湾、湾仔及油麻地。

减低建造成本 放宽私人发展项目停车场总楼面面积豁免安排

我们亦致力减低建造成本,将于明年推行「成本管控数码平台」,全面将整个项目成本管控流程数码化。我们亦邀请了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检视本港已沿用多年并对建造成本影响较大的建筑标准及要求,首批检视的包括混凝土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另外,发展局会在明年上半年试行中央采购,将率先应用于包括钢筋和「组装合成」构件等常用物料,以节省成本。

此外,为精简发展程序,降低建筑成本,政府将放宽私人发展项目中停车场总楼面面积的豁免安排,发展商如在地面兴建不超过两层停车场,其总楼面面积可获全数豁免,并取消兴建地库停车场作为豁免条件的强制要求,相信大部分私人发展可以受惠。

助力产业发展 扩展「城中学舍计划」 发展游艇经济

近年我们的土地发展工作亦助力产业发展。以发展局和教育局今年七月推出的「城中学舍计划」(计划)为例,截至九月中已接获九个正式申请及逾150个初步查询。因应市场反应热烈,行政长官于《施政报告》宣布即日起将计划扩展,不只商厦改装,在拆卸原有商厦后重建的全新学生宿舍亦能受惠于计划的利便措施,包括保留过剩地积比。同时,现有工业大厦如符合规划和地契条件改装成为商厦,亦可以参加计划。另外,发展局今年内亦会预留至少三幅,主要位于市区的全新商业土地作兴建新宿舍,稍后会邀请市场提交意向书。

为配合香港未来游艇经济的发展,发展局正牵头推动前南丫石矿场、香港仔避风塘扩建部分及红磡站临海用地三个项目,预计将可合共提供约600个新游艇泊位。南丫石矿场方面,我们已完成市场意向调查,反应非常正面,现正分析收集到的意见,目标是在明年下半年进行招标。就香港仔避风塘扩建部分建设及营运游艇停泊设施,我们争取在2027年上半年或更早时间进行招标。至于推动红磡站临海用地以打造成海滨新地标并辅以游艇停泊设施,我们争取在明年下半年展开相关法定程序。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
中国正式成为安第斯共同体观察员国
多国政要祝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 盼携手深化友谊合作
澳门特区政府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升旗仪式和招待酒会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