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珍藏的碑帖珍本获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全港首间获此殊荣的学术机构,馆方特别推出“北山瑰宝: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碑帖珍本”展览,于9月23日起至12月28日向公众开放,地点是中大文物馆展厅三。展品包括20件由北山堂惠赠的国宝级宋拓碑帖,以及超过12件元代至清代的书画珍品。文物馆团队研究发现,该20种碑帖拓本的年代属于11至13世纪,时至今日,这批跨越七个世纪的珍贵文物,以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古代至清代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展现不同时代文人对艺术的追求与书法之美。

展览分为三个主题—“汉唐碑刻:由古代书体至经典书法风格”;“游相兰亭:一段永恒的古今对话”;“宋代刻帖:王羲之、王献之经典书风的形塑”。展品包括珍贵拓本如《西岳华山庙碑》(顺德本)、《夏承碑》(李氏临川十宝之一)、南宋丞相游似旧藏《兰亭序》“御府领字从山本”与“中山王氏家藏本”、《淳化阁帖泉州本卷六至八集王书》(陆恭旧藏本)及米芾《英光堂帖》(徐渭仁旧藏本)等。书法名迹包括邓文原等《武林胜集》、祝允明《小楷初唐诗》、王宠《行书千字文》,及董其昌《行草临王羲之帖》等。

馆方22日举行开幕典礼,同时发布英文展览图录。目前有关拓本的英文学术著作并不多见,是次英文图录可填补该领域的知识,更成为国际学者的重要桥梁,让他们深入了解及研究中国碑帖,有助推动拓本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开幕典礼的主礼嘉宾包括: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陈咏雯、北山堂基金主席利乾、中大校长卢煜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