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9月18日)在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答问会,并作总结发言。

李家超表示,今日的香港,站在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正处于不可逆转的经济转型期,是迈向经济更强大的必经过程。改善民生是施政的最终目标,经济与民生,两者相辅相成。经济增长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民生改善令市场激发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这三年间,香港在多个全球评级和排名中都有显著提升。除了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至世界第七等,最近公布的例如人才竞争力排名上升12位至全球第四。这些显著的成绩不但反映政府政策有成果,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香港人的干劲和能力,亦彰显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更反映香港的前景光明。
经济发展的红利与民生改善的红利,两者有相连关系,产生的联动效应有快有慢。香港的发展经济会带来更多就业,高质量发展会创造更多优质职位,带动工资上升;政府则因经济蓬勃而增加财政收入,可建设更多基建、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在这联动关系中,一些行业可以较快获得红利,例如金融、贸易等,但一些行业的受益可能较为间接,但最终都会获得红利,整个社会可以共享发展成果。这一点可从家庭收入中位数在三年间上升了11%得到体现。
李家超强调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实践疏通红利转化的樽颈,缩短效益实现的时间,让更多市民更快、更多地受惠于经济发展。深化改革除了是特区政府的责任,亦是整个社会都必须一起参与推进的工作。在行政主导和“爱国者治港”原则相适应下,行政立法机关都有带领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责任和角色。
李家超希望,这份《施政报告》在立法会充分讨论并得到议员的支持,可以一起落实《施政报告》的理念:“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