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在本周三(9月17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施政报告公众咨询6月16日展开以来,政府先后举办了超过40场大型咨询会,收到了近7000份意见建议书。这份报告不仅关乎香港未来的发展路径,更承载着在新时代坐标下实现新突破的历史使命。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正处于由治及兴关键阶段的香港特区,社会各界期盼施政报告能够绘制出一幅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蓝图,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十五五”发展规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香港力量。
以人为本、施政为民是特区政府治理的核心要义。过去几年,香港经历了风雨洗礼,市民对安定和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住房问题、贫富差距、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等民生痛点亟待系统性解决方案。当局施政的重点就在于应当将市民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通过创新政策设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香港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和谐与人心回归,唯有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才能真正凝聚起社会共识与发展合力。
从基层家庭的住房需求到青年人的向上流动空间,从长者的养老保障到弱势群体的关爱扶持,这些民生关切都需要在施政报告中得到充分回应与切实安排。近日有政党及媒体纷纷发声,呼吁政府应对库房紧绌及基层市民置业的殷切期望,重推租置计划,据悉特首也将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租置计划试点,反映了决策者能够顺应民意的施政理念,期望有关建议能够尽快得到落实,在充分总结过往租置计划实施及试点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还富于民,帮助基层实现有屋揸手的置业梦想。
谋划香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需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香港作为高度开放的国际大都市,面临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发挥“两制”优势的最佳途径。传统的金融、贸易、物流等支柱产业需要再拓展国际合作中转型升级,同时也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科技、文化艺术、绿色经济等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需要政策引导与资源投入。
毫无疑问,确保特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北部都会区规划发展。打造南金融北创科的发展新格局,识变应变求变,拆墙松绑,创新土地机制,已经成为北都发展的关键。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各路资本投资谨慎的大前提下,成功打造聚焦创科的北都大学城,不仅能纾解香港创科“人才荒”,更可形成产业“虹吸效应”,吸引全球人才、资金、企业等资源,构建“学研产商”发展链条,或许有助破解北都发展“鸡先还是蛋先”思维困境的关键一环。
当然,任何新发展区的规划,包括大湾区诸如前海等已经开发成功的片区发展,都必然遵循“基建先行”的天条。值得肯定的是,北环线施工将引入“国标”提速增效,只有采用相当全球的国标,才能令北都乃至全港的基建加速提速,也才能令北都建设不再让人“心急如焚”。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切入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旨在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创科产业集群。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要素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基础设施联通已取得显著进展,港澳广深珠等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下一步应当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人才、资金、技术、资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打造一体化市场环境。深化金融、科创、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添香港持续发展新动能。
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十五五”发展规划,是香港把握时代机遇的必然选择。过去四十年来,中国高歌猛进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始终是全球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引擎,为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超过30%的贡献。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内需市场持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香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腹地与合作空间。香港应当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找准在国家整体布局中的定位与功能。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传统优势,同时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新平台,使香港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
助力强国建设,贡献民族复兴,是750万港人的共同责任与光荣使命。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在国家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香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外引内联的超级联系人作用,保持可持续高质量繁荣稳定,这就是对国家发展的应有之义与积极贡献;通过发挥双向桥梁窗口作用,香港可以帮助国家更好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可以展示“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因此,施政报告应当展现出香港助力强国建设的主动担当的发展意识与社会责任,将特区发展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使香港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实际助力。
施政报告的拟定有赖全港社会各界的智慧,施政报告的落地落实,则有赖公务员队伍勇于创新敢于破局。在这方面,中央对提升特区治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期望。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发表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港澳特区政府要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着力维护社会祥和稳定。香港特区政府推动的“高务公务员责任制”,亦是旨在强化政府部门主管和高级公务员领导作用、提升整体治理水准的制度。因此,提升特区治理水平不仅仅是笼统抽象地讲团队责任制,而是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体,要换脑筋换思维,要强化问责机制,才能提升治理水平。
各界期待的施政报告,不仅是一份洋洋洒洒的政策汇总,更是推动香港繁荣发展的宣言书。它应当体现展现香港社会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展现特区政府的为民情怀以及助力强国建设的历史担当。以民为本、对接国策、安全稳定、融合发展——这就是香港在新时代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所在。当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当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当这座城市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当每一位追梦人的梦想都能够在香江逐一实现,并由此绽放出灿烂笑容,“东方之珠”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