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港:施政报告敢于破局 勇于创新-紫荆网

周文港:施政报告敢于破局 勇于创新

日期:2025-09-17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周文港

今天,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4份《施政报告》,我表示欢迎和支持。今年《施政报告》延续了现届特区政府“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的施政主调,在香港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下,积极在教育、加快发展北都、创科,以及产业、支持中小企等政策上推陈出新,发掘新增长点,竭力创造发展成果,继而于资助房屋、医疗,以及社福等领域上普惠民生,可用“敢于破局,勇于创新”这八个字来概括形容。

就《施政报告》新推出的教育、加快发展北都、经济、房屋,以及人口政策,具体回应如下:

教育方面:放宽“八大”录取非本地生限额至“额外5成”、预留商业用地兴建学生宿舍、成立“留学香港专班”,深化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

自过去两年《施政报告》落实多项为高等教育扩容提质的措施后,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正呈现“从无到有,从有到蓬勃发展”的阶段。今年,行政长官宣布再放宽“八大”录取非本地生限额至“额外5成”、预留商业用地兴建学生宿舍,以及成立“留学香港专班”以加强推广。我深信,措施可产生3大效果,包括:

1.吸纳优秀人才,促进教研进步

非本地生是“额外录取,自费修读”,即使特区政府提高录取非本地生的限额,亦不会损害本地生的就学机会;相反,更可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扩阔本地生的国际视野。

短期而言,考虑到大学基建(包括课室、宿舍)的承载能力和教研人手,现阶段上调至“额外5成”属于可接受幅度;往后来说,因应“北都大学城”推动香港与境外知名院校“强强联手”设立新设施,届时可撤销相关收生上限。

2.创造服务需求,促进经济多元化

根据国际经验,留学生会为当地提供更多劳动力,以及创造出较大的周边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多元发展(涵盖衣、食、住、行等不同领域)。

今年《施政报告》进一步宣布,将会预留全新商业或其他土地作兴建新学生宿舍,增加宿位供应,我对此表示欢迎。我认为,措施可视为“城中学舍计划(加强版)”,从根源上填补近年学生宿位“供不应求”的问题,为发展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提供硬件基础;从商业地产角度来看,亦有利于吸引私人发展商参与,减低特区政府卖地流标风险,并增加政府的土地收入;又可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为建筑师、工程师、室内设计师,以及装修工人等相关行业创造就业机会,值得期待。

3.弘扬教育优势,彰显国际地位

我期望,由教育局主导成立、并结合教资会、创科局、人才办、专上院校、驻内地办事处及海外经贸办参与的“留学香港专班”,可透过把各项宣传推广工作恒常化、制度化、普及化,包括专门统筹和组织香港教育界在海内外举办教育展览及升学讲座,吸引不同地域的生源来港升学。

加快发展北都方面: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成立“(北都)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为“加快发展北都”而设立专属法律、简化行政措施以拆墙松绑

《施政报告》以专章讲述加快北部都会区(北都)发展的具体方向,并落实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亦下设3个专责小组,包括“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亦准备为“加快发展北都”而设立专属法律,充分体现特区政府率先发展“北都大学城”、并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引领北都整体发展的决心,符合社会共识和香港的发展利益。

我期望,特区政府透过体制创新、拆墙松绑,以及精简行政程序等方式,加快收地进度,让3批大学城土地(即洪水桥、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镇)能够更早投入使用,并按院校意见及对进驻北都发展的意愿,动态规划、整合,以至是增加大学城面积,将大学城打造为“标杆”项目,带动北都整体发展。期待特区政府稍后提供更多细节。

经济方面: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购买住宅物业的门槛,有利吸引资金入市,进一步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施政报告》宣布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计划)购买住宅物业的门槛,由现时物业成交价须为5,000万元或以上,调整至3,000万元或以上。

我认为,近年特区政府在楼市政策取态上明显转趋积极,先在去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全面“撤辣”、分别于2023年和2025年调整从价印花税(AVD)税阶,以及在去年《施政报告》宣布优化计划、以容许投资于住宅物业。今次政府下调计划下投资本地住宅物业的金额限制,将可进一步稳定楼市,增加市场信心,以至增加发展商投地的意欲。

从吸引外来投资来看,能丰富投资组合,加大资金来港吸引力,增强计划成效;并将对本港中高价住宅单位有更直接的刺激作用,但对中下价楼影响有限。

房屋方面:优化“白居二”机制、推出“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助力市民上车,促进居屋流转

继去年后,《施政报告》再宣布增加1,000个“白居二”名额,并将一半拨予40岁以下青年及一人申请者;同时,将采取新措施令配额得以尽用,以及推出“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自“G19”议员在2023年成功争取将二手未补地价居屋按揭贷款保证期后,相关成交量在2024年创出20多年来的新高,帮助数以千计家庭置业及向上流动。

由下期起,在“白居二”7,000个名额中,有约3成(2,000个)都是专属40岁或以下的青年,可望更能满足青年以居屋作为置业阶梯第一步的期望;对于“家庭客”而言,在长者自愿释出较大面积的单位后,市场上选择增多,亦提高他们成功购买合适居所的机会,有利于组织人口更多的家庭,将产生鼓励生育的直接效果。

人口政策:将“双倍免税额”延长至子女出生的首两年,完善鼓励生育政策

《施政报告》宣布,将“双倍免税额”延长至子女出生的首两年(现时,每名子女可获13万元免税额,而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课税年度,子女免税额可获额外增加13万元),有助减轻市民、尤其是中产阶层的负担。

早在两年前的《财政预算案》咨询期间,已首次提出这项建议;特区政府推出“新生婴儿奖励金”等鼓励生育措施后,出生率虽有回升,但要承认并不显著。今次新措施有望完善鼓励生育措施“组合拳”,纾缓有意生育家庭的实际经济负担。这亦突显现届政府高度重视及致力扭转香港少子化问题,积极引导人口结构健康发展。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可熠 校对:梅肯 监制:李博扬
桦加沙增强为台风 天文台料下周三最接近香港
卓永兴:AI效能提升组今年11月制订计划及时间表
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习近平就尼泊尔国庆向尼泊尔总统鲍德尔致贺电 李强向尼泊尔临时政府总理卡尔基致贺电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