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健慈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9月17日发表了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这份报告以经济和民生为两大主轴,展现了特区政府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战略视野与务实作风。作为香港法律学者,本文将从法治、国家安全及发展利益的角度,对施政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评析。
一、北部都会区:法治化推进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北部都会区(北都)作为香港未来的战略发展区域,其规划不仅关乎经济增长,更涉及法治化建设和行政效率的提升。报告提出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制定专属法例以加速推进发展。这一举措值得肯定,因为法治化是确保大型基建项目透明、高效运行的基础。通过“拆墙松绑”简化行政程序,北都建设将更能吸引国际投资,并为香港创造大量职位,提升整体生产力。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北都的发展需符合国家整体战略利益。香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其经济规划必须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衔接,并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专属法例的制定应明确国家安全条款,确保发展过程中不会被外部势力利用或干预。
二、产业发展与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
报告提出制订“优惠政策包”吸引高增值产业和企业落户香港,并强化金融市场的多元发展(如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绿色金融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香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在西方市场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香港需进一步发挥“内联外通”的功能。
然而,产业发展必须以法治为基础。香港的普通法体系和国际化的司法环境是其核心优势,但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需加强对国家安全风险的防范。例如,在推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发展时,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框架,防止金融系统被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如融资、估值和交易保障)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法治问题,需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创科成果得到合理保护。
三、强化问责制度:部门首长责任制的法治意义
为强化部门首长责任担当及提升管理水平,本次施政报告提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按照问题大小轻重程度,将调查分为两个级别处理,并设立一个长设的独立专责调查小组,针对任何级别公务员进行调查。同时,扩大现时“公务员敍用委员会”的职能以进行调查,后果包括降级、扣薪、勒令退休,以至革职等。
这一制度是香港法治建设的重要进步,体现了“有权必有责、违法必问责”的法治理念。通过明确责任归属和严格的问责机制,不仅能提升政府执行力和管理效率,更能强化公务员队伍的纪律性和专业性,确保政策实施符合法治原则和国家安全要求。此举进一步彰显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从严治吏的决心,为“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提供制度保障。
四、民生专章:法治与社会稳定的基石
本次施政报告的压轴部分是民生专章,涵盖土地房屋、医疗、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这些措施体现了特区政府“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但其实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例如,在解决网约车监管问题时,政府争取在本届立法会休会前通过规管法例,这显示了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同样,在打击非法劳工和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方面,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民生问题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而民生改善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报告中提出的精准扶贫、长者支援、鼓励生育等措施,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减少极端主义的滋生空间。此外,对少数族裔的支援和融入计划,也体现了香港在法治框架下推动社会包容的努力。
五、教育与人才:法治意识与国家认同的培养
报告提出加速建设“北都大学城”和推广“留学香港”品牌,这不仅是经济举措,更是法治和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平台。香港的教育体系需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同时认同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年轻一代。在推动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时,应加强国家历史与法律教育,确保学生理解“一国两制”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人才政策方面,香港需在吸引国际人才的同时,防范外部势力通过人才引进渠道进行渗透。法治化的移民和人才审查机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
六、文化与软实力:法治框架下的国际形象
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协同发展,例如打造高端艺术品交易枢纽和发展游艇经济。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香港的国际吸引力,但其成功需依赖法治化的市场环境和清晰的国家安全边界。例如,在推动艺术品交易时,需防范文物走私和资金非法流动等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为纲领,展现了特区政府在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的战略布局与历史担当。报告中关于北部都会区开发、产业升级、金融创新、民生改善及问责制度强化的各项措施,不仅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新动能,更在法治框架下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政策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确保香港繁荣稳定与国家整体战略同频共振。特区政府通过专属法例制定、监管制度完善、问责机制强化及国家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举措,彰显了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依法施政的决心。这些措施既巩固了香港普通法制度的优势,又完善了与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效衔接,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
未来,香港应继续发挥双语法治环境和国际化优势,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融通中外的重要桥梁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都会。
(本文作者系全国港澳硏究会理事、法治·教育科技促进会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