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骏:英魂归故土 青春铸国魂-紫荆网

穆家骏:英魂归故土 青春铸国魂

日期:2025-09-15 来源:《香港文汇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穆家骏

9月12日,培侨中学11位师生代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赴沈阳参与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这已是培侨中学连续第四年参与这一庄严而神圣的国家仪典,而每一次参与,都是对民族记忆的重温,对家国情怀的淬炼。

当运—20专机划破长空,在空军4架歼—20战机的护航下稳稳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那一刻,时空仿佛凝固。我们不仅见证了3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267件遗物重回祖国怀抱,更见证了一部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英雄史诗。银鹰展翼,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忠魂归来,是历史正义的回响。相信无论是在现场接机的人士,还是在香港观看直播的师生,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以青春热血筑民族精神丰碑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75年前,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青春热血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截至目前,已有12批共1,01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安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忠诚和担当,他们的事迹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

为让学生更深刻了解这段历史,在仪式前,我们今年暑假特地组织学生从北京出发,乘车经过丹东、沈阳,重走当年的英雄路。站在鸭绿江断桥上,桥身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看到这些见证着历史的印记,学生们沉默了。中五级B班柯竣耀同学感慨道:“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和平从来不是凭空得来的,是由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是志愿军战士当年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今日的国泰民安。

在庄严的迎回仪式现场,五年级孔博文同学的一番话令人动容:“我今天站在这里,能感受到英雄的气息和历史的重量,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为感人的是,同学们带来了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2023年7月24日,习近平主席回信培侨中学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那面国旗。让这面承载着领袖嘱托和民族荣光的国旗,陪伴英雄荣归祖国,这是多么深刻的爱国教育。香港学子告慰先烈:“山河无恙,盛世如您所愿,吾辈当自强。”

向英雄致敬 吾辈当自强

培侨中学自1946年由一批爱国人士创办以来,始终高举爱国爱港的旗帜。学校最初主要招收东南亚华侨子弟,旨在通过教育让海外华侨青年了解祖国、心系祖国,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支持力量。建校初年,20多位培侨学生在抗美援朝之前或期间参军,当中不少人在志愿军指挥部和后勤部负责翻译等工作。70多年来,培侨中学始终坚守此办学初心,培养无数爱国爱港人才,为香港繁荣稳定和国家发展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培侨中学更加系统地推进国民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023年9月28日,我们邀请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三军仪仗队来校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2025年3月,组织中五级师生赴山东开展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实践;同年4月,更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合作举办“京港两地共上一堂国安课”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从仪式感受到亲身参访,让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爱国基因;要让年轻一代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感恩先烈的牺牲奉献;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当前,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繁荣稳定有更坚实保障,对爱国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培养爱国爱港新一代的历史使命,引导香港青年正确认识国家发展大势,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共同向英雄致敬,珍惜国安港安的来之不易,将对先烈缅怀转化为奋进动力。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厚植家国情怀,报效祖国,建设香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香港新篇章。

(作者系全国青联常委、培侨中学教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香港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蓝皓源 校对:杨晨 监制:张晶晶
【2025施政报告】李家超:照顾不同阶层住屋需要
【2025施政报告】李家超:确保北都发展符合香港利益
【2025施政报告】施政报告为加快发展提出清晰目标
【2025施政报告】施政报告勾划香港发展蓝图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