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冯琳)北京报道:9月11日至12日,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国际影响力的年度盛会——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年会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核心主题,汇聚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000余家创新主体、超200位演讲嘉宾及8000余名参会者,共商数字技术浪潮下知识产权制度的重塑与创新之路,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本届年会共设置开幕式、主旨演讲及“1+15”系列专题论坛,与会嘉宾聚焦知识产权热点话题展开交流。年会还同期举行路演、大赛等多元活动,为业界展示最新成果、深化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9月11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当今时代已进入“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的数字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支撑,数字时代催生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依托数字技术推动知识产权治理效能提升。

本届年会的国际化程度创历史新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向大会致贺信指出,当前,全球产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迈入知识产权驱动型经济时代,众多国家加大数字经济与创意经济领域投入,数字创新正日益成为推动各产业创新发展的引擎。中国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云基础设施等诸多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愿同各界携手共同培育创新精神,让知识产权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催化剂。

欧亚专利局局长戈利高里·伊夫利耶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表示,欧亚专利局的八个成员国通过多层级体系与中国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合作,并愿将合作提升至更高水平。欧亚专利局将继续与成员国及国际伙伴密切合作,推动欧亚专利体系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可靠、高效和便捷。
为深化中外创新交流,年会特别设置“CEO与中国共成长”高端对话活动,以全英文形式开展,邀请安斯泰来中国区CEO赵萍,赛德思集团董事长王雷 Rani Jarkas等国际企业高管,与中国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关联。

“年会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嘉宾国籍多元’,而是紧扣‘中国与全球的双向需求’。”组委会强调,将通过此次盛会,推动中外创新要素深度耦合,助力中国知识产权生态更好融入全球体系,同时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更多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