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庄蕾)北京报导:9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紫荆杂志记者在会上提问道,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这五年间,疾控领域有哪些标志性成果?
沈洪兵对此回应道,“十四五”是国家疾控体系系统重塑、快速发展的五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特色现代化疾控体系初步构建,疾控核心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是治理机制更加协同。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都成立了疾控局,强化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开展防控工作。建立多种形式跨部门、跨区域资讯共用、会商和联动机制。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等制度试点。村(居)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二是监测预警更加灵敏。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机构、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监测管道从发热门诊、哨点医院,拓展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病媒生物和城市污水监测站点等。症候群的监测也从1类拓展到5类,覆盖90多种病原体。实行“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检测”,显著提升监测效率。建设国家和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资讯平台,在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部署应用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体,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三是应急处置更加高效。病原快速识别鉴定能力显著提升,29个省份建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的省级和90%以上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提档升级,巩固拓展部门协同流调工作机制,推广应用95120全国电话流调系统等新技术。应急队伍力量不断加强,建成25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每个地市和区县都有了传染病应急小分队,能够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四是支撑保障更加有力。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依法防控水准进一步提升。疾控专业人员数量增加约14%,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和高水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组织实施专项研究,筑牢科学防控根基。深入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做好“大流行协定”等国际公共卫生规则制修订,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援外,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