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0日在北京开幕,充满港风古韵的“香港馆”当日下午亮相,充满科技感和节能环保的展品吸引很多观众。为视障用户“解读”世界的AI装置、再造木质手表、可预防青光眼的眼镜,来自香港的“温暖科技”引关注。香港贸发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向记者表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具有“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要搭建京港服务业合作平台,多维度助内地企业“出海”,利用“香港通道”连接全球资源。
记者在“香港馆”看到,今年现场展示了香港设计师及品牌在各项国际大赛中的获奖作品,涵盖文化与创意、创新与科技和绿色可持续三个主题。其中,创新与科技展示柜展出大量具人性关怀的科技。已获得了“美国电子及消费展-创新奖2025”的可戴式人工智能装置Seekr,仅火柴盒大小,配备了深度感知摄像头、微处理器、电池和蓝牙模块,整合障碍侦测、文字阅读、场景解析,不仅能够准确引导用户抓取目标物体,还能描述眼前环境,识别商品类型,帮助读出标牌、菜单、包装上的文字,为视障用户“解读”眼前的世界,提升生活品质。O-Oley Goggle眼部按摩仪以15分钟热瑜伽疗法缓解眼压,无药促泪液分泌,预防青光眼并改善乾眼症。这种非侵入式设计适配高危青光眼、乾眼症及视疲劳人群,而且仪器如手机般轻巧,便携随行,能实时护眼疗愈,可惠及资源匮乏社区。
举办多场交流活动 对接全球供应商买家
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90%,成熟的体系可以精准助力内地企业“出海”。陈嘉贤介绍,为了更好帮助企业了解香港的服务业优势,今年,香港馆以“香港通道连接全球”为主题,将举办1场“香港馆”开馆仪式、2场对接座谈会交流活动、3场港商走进服贸会相关活动、4场专题访谈分享以及N场推介等活动,展现香港“双向通道”的平台作用,帮助港商拓展内地服务贸易新机遇,搭建香港平台助力企业“出海”,讲好“京港服务,服务全球”的故事。
据了解,服贸会期间,来自香港特区政府、香港高等院校,以及包括法律、仲裁、会计、工程管理等香港国际性的专业机构,内地及香港的重点企业代表,将围绕“金融、人才、市场、供应链”等话题,分享出海发展实战经验。陈嘉贤透露,为了更精准帮助京港企业对接,特别是助力北京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出海”,贸发局还将联合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京港企业服务合作对接座谈会”。“今年我们精准筛选有意向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及科创企业,邀请香港专业服务机构,介绍香港在上市融资、风险管理、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协助北京企业对接全球资本、拓展海外市场、发掘全球商机。”
陈嘉贤说,贸发局每年举办超过三十多个国际性展览会和大型论坛活动,对接全球供应商和买家,提供投资洽谈平台,有效帮助企业拓展环球商机。他表示,内地企业出海需要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香港是全球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可以为企业提供全球专业人才,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上半年新股融资额全球第一。香港也是亚洲的绿色金融枢纽,具备可持续投融资的规模。”陈嘉贤认为,香港多元化金融服务业集群,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和高质素的金融服务。此外,香港作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和法律服务,也是解决跨境商业纠纷的首选地。
杨莉珊:港“超级联系人”角色愈发凸显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杨莉珊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如今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愈发凸显,不再单纯作为“跳板”,而是与内地企业“拼船出海”的战略合伙人。但内地和香港企业合作目前仍存在一些瓶颈,如职业资格互认尚未完全畅通,部分行业如医疗、教育、法律服务等在内地落地仍面临“准营不准入”,跨境数据流动合规成本高等,有待政府、协会和企业自身共同发力。
“期待政府在‘拆墙’上再加把劲,继续压缩负面清单,提升职业资格互认种类,充分释放港人港企的国际优势。”杨莉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