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研究人员在 2025 矽谷国际发明节大丰收,九个参展的创新项目荣获 12 个奖项,包括三项特别奖、七项金奖和两项银奖,涵盖医疗保健、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今年是城大第二次参与这项推动创新发明的国际盛会,并在所有参展的香港机构中荣获最多特别奖,充分彰显了其卓越的科研实力。
城大祝贺所有获奖研究人员,为他们在国际间推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杰出成就感到骄傲。城大一直致力营造创新创业及国际化学术及研究环境,鼓励研究人员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应对全球挑战。
城大获奖项目包括:
由城大校长及大学杰出教授梅彦昌教授及知识转移处吴振富教授带领的「PRISTINZ 防热玻璃」项目,荣获「国际发明联盟协会最佳发明奖」及金奖。该团队设计的防热玻璃技术,可过滤高达 90% 的红外线和 99% 的紫外线,有助将室内温度降低多达 9°C 而无需额外采用遮光或着色技术。
另一项由梅校长及吴教授带领的「呼吸 AI—呼吸诊断,由人工智能驱动」项目,亦荣获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颁发的「泰国最佳国际发明与创新奖」及金奖。该项目是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非侵入式诊断平台,只需一个呼气样本即可筛查多种疾病。通过结合深度学习与质谱分析,该项目能够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亦可作为与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
由生物医学科学系卢沛芝教授及周筠庭教授带领的「新型节氧光敏剂:一氧化氮−锌酞箐缀和物,以增强针对缺氧肿瘤的光动力疗法」项目,荣获克罗地亚创新者联盟颁发的「国际创新展 ARCA 奖」及银奖。这些新型光激活化合物有助改善一种名为免疫光动力疗法的癌症治疗方法。它们由锌制成,能够释放一氧化氮,尤其适用于低氧肿瘤。化合物在光照下会切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杀死癌细胞,并激发免疫系统更有效地攻击肿瘤。

由化学系朱宗龙教授带领的「InLight 钙钛矿—新一代室内物联网自供电太阳能解决方案」项目,荣获金奖。该团队设计的室内太阳能系统,以高效率为物联网传感器和设备供电,取代一次性电池。系统采用钙钛矿电池,专为低光环境而设,包括 LED 照明。其轻便、灵活的设计结合自我封装技术,确保耐用性并能无缝整合至紧凑型装置。
由电机工程学系钟树鸿教授带领的「创新的闸极驱动技术:结合自适应闸极驱动、健康监测和串扰抑制,针对现代能源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宽禁带材料装置 」项目,荣获金奖。这款智慧闸极驱动器专为现代能源系统中使用的先进功率设备而设计,是一种功率放大器,可减少电气干扰,有助延长驱动器的使用寿命,并检查其状况以使其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由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何颂贤教授带领的「一种新型太阳能驱动的水净化 — 氢能制备集成反应装置器」项目,荣获金奖。该团队设计太阳能驱动的水分解系统,结合水净化功能,高效地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产生氢燃料,并净化海水和废水等公共水源。这种具双重效用的方法有助推进清洁能源生产,并将污水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从而提升供水安全。
由能源及环境学院尚进教授带领的「便携式自净一氧化氮发生器」项目,荣获金奖。该团队采用的紧凑型手持式吸入式一氧化氮装置,仅需 0.4 克材料,便可按需要稳定提供超过 30 小时的一氧化氮。其反应器将粉末状材料和水雾转化为具治疗功效的一氧化氮,而每次治疗费用少于 0.1 美元。装置的出口处配备光催化布滤器,可阻隔颗粒并杀死病原体,确保一氧化氮的输送过程安全、清洁。
由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 Juan Antonio Zapien 教授带领的「先进光效增强器:采用高稳定性光腔技术」项目,荣获金奖。该团队是城大 HK Tech 300 大型创新创业计划下的「依时光学有限公司」,其项目提供创新的光腔结构设计,具有优异的抗光线散射和偏移能力,并能有效降低光泄漏。该设计用作具成本效益且高效率的光效增强器,并能减少光线泄漏,其应用范围从雷射和感测器等精密光学设备,扩展至 UVC 空气净化机和光催化剂等尖端工业解决方案。
由生物医学工程学系陈定璿教授带领的「用于早期疾病筛检的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项目,亦是城大 HK Tech 300 大型创新创业计划下的初创企业「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银奖。该项目提供定量快速检测,透过装置上显示的条带长度,量化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酸酐比值,为基层医疗团队进行大规模慢性肾病筛检提供解决方案。
今年矽谷国际发明节于 8 月 8 日至 10 日在加州圣塔克拉拉会议中心举行,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发明,并为发明家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获得国际公认的创新卓越奖项。
矽谷国际发明节汇聚发明家、企业家和行业领袖,让他们与美国以至全球各地的潜在投资者、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