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大学(岭大)科创团队首次参加2025年第11届「矽谷国际发明节」便取得卓越成绩,13个涵盖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智能交通等参展项目,全数获得奖项,包括8个金奖及5个银奖,其中,岭大协理副校长(策略型研究)邝得互教授的研究项目「AI击剑训练与分析系统」兼获特别奖⸺国际发明联盟协会IFIA奖(Prize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ventors’ Association - IFIA),成为香港获得最多奖项及金奖的高等院校。
岭大校长及韦基球数据科学讲座教授秦泗钊教授亲自率队参与本届发明节,对于取得骄人成绩深感欣喜。他表示:「岭大首次参展便囊括多个奖项,反映本校学者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并展现大学在知识及技术转移方面的实力。这项佳绩是继本校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4:优质教育』获评全球第一后的又一项重要里程碑,亦延续我们今年四月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勇夺五个奖项的亮眼表现,进一步肯定岭大在科研创新及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我们致力发展成为数字时代领先的文理融合研究型大学,并全力支持校内研究人员追求科研创新及突破。未来,我们亦将继续推动『产学研』协作,发挥大学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力。」

是次参展的13项发明涵盖智能制造、智能交通、软件游戏、能源环保及人道科技等领域,充分展现岭大在创新科研方面的卓越表现。
荣获金奖的研究项目包括:岭大协理副校长(策略型研究)邝得互教授的「AI击剑训练与分析系统」、科学教研组主任及副教授(校长卓越青年学者)王沛欣教授的「智能交通新方案: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结合实时地理(GeoAI)分析技术」、跨学科学院副教授李佳教授的「智能碳排放追踪犬和碳清除机械人系统」、跨学科学院助理教授潘飞教授的「基于边缘运算的即时语音辨识系统」、跨学科学院高级讲师职少华博士的「智能工艺与成本分析AI系统」及「针对残障人士开发的轻量化网路硬盘」、服务研习处及创业行动总监高永贤教授的「CREW - 轮椅控制系统」,以及高永贤教授和服务研习处首席产品设计师卢俊光先生的「PureAura - 便携式迷你节能空气净化机」。
荣获银奖的研究项目包括:岭大校长及韦基球数据科学讲座教授秦泗钊教授的「基于人工智能(AI)的流程预测与异常识别系统」、跨学科学院助理教授潘飞教授「赋予用户选择权:AI个性化电影推荐系统」及「智能负评过滤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预测负面评论」、跨学科学院高级讲师职少华博士的「缘分罗盘:AI结合命理的智能配对平台」,以及服务研习处团队的「Incuvia模组化便携式可折叠经济型婴儿保温箱」。
矽谷国际发明节(SVIIF)作为全球性的发明盛会,每年均于美国矽谷这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举行,向潜在投资者、企业及行业领袖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发明成果。今年共展出了来自约25个国家或地区的400多位发明家、逾215项发明,备受关注。

获奖名单及简介(按第一发明人姓氏字母次序排列)
获奖类别 | 金奖、国际发明联盟协会IFIA奖 |
项目名称 | AI击剑训练与分析系统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协理副校长(策略型研究)、研究生院院长、利荣康计算智能学讲座教授邝得互教授 |
简介 | 该系统结合可穿戴感应器、超高速摄影机与深度学习技术,全面记录运动员在击剑时的动作及细节数据,针对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另外,系统运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个人化训练建议,提供具体的改善方案,提升训练效率和分析准确性。 |
获奖类别 | 金奖 |
项目名称 | CREW - 轮椅控制系统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服务研习处及创业行动总监高永贤教授 |
简介 | CREW 将传统的手动轮椅推行,转化为流畅的电力辅助,从而减轻护理人员推动轮椅的负担。该系统会侦测护理者双手推动的力度及方向,以辅助动力驱动轮椅,从而降低护理者在斜坡等复杂地形上推动轮椅时的体力需求,并减少了受伤风险,为护理者和轮椅使用者带来更安全且轻松的使用体验。 |
获奖类别 | 金奖 |
项目名称 | PureAura - 便携式迷你节能空气净化机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
简介 | PureAura 是一款创新的袖珍空气净化机,透过其独特的可折叠设计和用户友好的功能,支援紧凑型居住空间、旅行甚至人道援助场景。经过实境测试,PureAura证实可减少室内微细悬浮粒子(PM2.5)浓度,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素。 PureAura可折叠收纳,便于轻松运输和存放,同时提供免工具组装,并拥有无需拆卸主机的滤网更换系统。 |
获奖类别 | 金奖 |
项目名称 | 智能碳排放追踪犬和碳清除机械人系统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跨学科学院副教授李佳教授 |
简介 | 由碳追踪犬和碳清除机械人的智能系统搭载高灵敏度的气体感测器,能持续检测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自主定位及识别浓度较高的区域。 碳追踪犬和碳清除机器人亦能发挥协同效应,通过3D雷达导航扫描周围环境,生成高精准度的三维地图,自主计算最佳路径,避开障碍物,安全导航至目标区域进行碳捕捉。除此之外,系统亦配备高效太阳能板,提供持续的电力支援,以进行高效、高纯度的碳捕获。 |
获奖类别 | 金奖 |
项目名称 | 基于边缘运算的即时语音辨识系统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跨学科学院助理教授潘飞教授 |
获奖岭大学生 | 岭大跨学科学院2024级授课式研究生周业川、张峻浩、谭昱辰 |
简介 | 本发明采用一种基于动态音讯分段技术,针对边缘设备,例如手机、手提电脑等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可提供即时语音辨识,应用于会议记录、即时翻译等场景。系统通过PyAudio库即时录制音频,然后以非同步处理的方式,按固定间隔将整个缓冲区内完整的音讯传递给语音辨识模型。此过程中,系统使用非流式模型Whisper对传递的音频进行识别并转换为文字。 |
获奖类别 | 金奖 |
项目名称 | 智能交通新方案: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结合实时地理(GeoAI)分析技术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科学教研组主任及副教授(校长卓越青年学者)、岭南教育机构陈斌博士数据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沛欣教授 |
简介 | 该发明旨在解决香港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升行车安全,核心在于开发一套集AIoT硬体,软体平台和 GeoAI模型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对实时交通数据和状况进行处理、分析及预测,并推出「交通拥堵指数」与「交通事故风险指数」,为驾驶人士及车队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即时资讯,说明其优化路线选择与驾驶行为,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性并缓解交通拥堵。 |
获奖类别 | 金奖 |
项目名称 | 智能工艺与成本分析AI系统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跨学科学院高级讲师职少华博士 |
获奖岭大学生 | 岭大跨学科学院2024级授课式研究生戴晋尧、刘伟涛 |
简介 | 该项目开发了一个多模态和多层级的工业决策引擎——「智析(IntelliAnalyzer)」,该系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知识推理实现对设计方案的自动分析。它通过多模态解析图文设计稿,自动识别关键工艺特征,推荐最佳设计生产路线,动态计算生产成本,生成工艺优化方案与成本风险预警,并累积企业经验形成可传承的知识资产。 此项目面向制造业设计-生产-成本协同痛点,提供SaaS化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与智能化转型以应对市场化,解决了传统分析方法无法处理复杂设计和动态市场需求的难题,覆盖家具、医疗设备等高端制造场景。 |
获奖类别 | 金奖 |
项目名称 | 针对残障人士开发的轻量化网路硬盘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跨学科学院高级讲师职少华博士 |
获奖岭大学生 | 岭大跨学科学院2024级授课式研究生张真、黄泽文、蔡嘉琪、王贺、于依桐 |
简介 | 该系统以 「轻量化架构 + 个性化拓展」为核心,突破了三大矛盾:用户海量存储需求与传统设备容量不匹配、功能驳杂导致存储效率损耗、复杂操作对特殊群体形成使用壁垒。 该系统创新点显著:采用「集中式 + P2P」混合架构,兼容低版本操作系统及低配置设备,无复杂动画设计,降低硬件占用率且提升运行速度;核心功能轻量化并支持按需拓展插件,基础功能减少本地资源占用,第三方插件实现功能灵活调整;集成三大无障碍模块,为四肢障碍者提供眼球控制与表情识别,为视力障碍及行动不便者配备虚拟键盘与语音助手,极简 UI 设计降低学习成本。其填补了残障人士专用存储空白,无需额外硬件投入,维护成本低,支持全场景稳定运行,实现 「零门槛接入」、「有网即用」。 |
获奖类别 | 银奖 |
项目名称 | Incuvia模组化便携式可折叠经济型婴儿保温箱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
简介 | Incuvia是一款结合AI技术,专为资源匮乏地区而设计的便携、可折叠、模组化的婴儿保温箱。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透过多点温度感测器数据分析,提供精准的温度监测,大幅降低误差,可确保保温箱维持医疗专业人员设定的精确温度水平,为早产儿创造安全且可控制的环境。 此外,通过AI模型演算,该保温箱能够更有效调整功耗,优先保障核心功能(如加热系统),可提高在供电不稳的地区续航时间。技术亦支援不稳定电压输入,并可整合太阳能充电,适应偏远地区的能源条件。 |
获奖类别 | 银奖 |
项目名称 | 赋予用户选择权:AI个性化电影推荐系统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跨学科学院助理教授潘飞教授 |
获奖岭大学生 | 岭大跨学科学院2024级授课式研究生郝凯茜、史晓萌 |
简介 | 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选择三种不同的推荐模式。该系统结合了内容过滤和协同过滤的优势,提供动态调整的个性化推荐体验,能够根据用户的即时兴趣变化进行灵活切换。系统会即时根据其选择结合使用者的个人资讯以及过往相关的行为选择,生成专属电影清单,并展示个性化推荐结果(如电影列表),确保推荐内容始终与用户的当前需求和喜好高度契合,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各行业平台。 系统亦允许用户对推荐结果提供评价,记录这些反馈并自行调整及优化演算法,确保推荐结果切合用户兴趣。 |
获奖类别 | 银奖 |
项目名称 | 智能负评过滤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预测负面评论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跨学科学院助理教授潘飞教授 |
获奖岭大学生 | 岭大跨学科学院2024级授课式研究生刘泽丰、宋海莉、马骁、朱琛楚、黄旻迪 |
简介 | 本项目是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不当言论智能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内容审核系统面对复杂网络文本时准确率不足的问题。该技术通过集成逻辑回归、线性支持向量机和XGBoost三类机器学习模型形成目标分类器,采用交叉验证机制筛选最优模型组合,并独创性地运用调和平均数(F1)与曲线下面积(AUC)双指标评估体系解决数据不平衡难题。对输入的待预测评论先进行TF-IDF特征向量化处理,再通过软投票(概率加权)或硬投票(标签表决)策略融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最终输出包含正常、有毒、淫秽等七类标签的识别结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社交媒体中复杂文本和多样化不良言论的检测精度。 |
获奖类别 | 银奖 |
项目名称 | 基于人工智能(AI)的流程预测与异常识别系统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校长及韦基球数据科学讲座教授秦泗钊教授 |
获奖岭大学生 | 数据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部哲学博士生陈疏梅 |
简介 | 此系统将来自工业设备和运作过程中收集的多维时间序列数据,包括温度、压力及流量等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透过主成分分析将大数据筛选成关键信息,从而快速识别异常情况,并触发警报系统。这项技术能够预先识别潜在的危险情况,从而有效提升工厂在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
获奖类别 | 银奖 |
项目名称 | 缘分罗盘:AI结合命理的智能配对平台 |
获奖岭大教职员 | 岭大跨学科学院高级讲师职少华博士 |
获奖岭大学生 | 岭大跨学科学院2024级授课式研究生冯城、张耘超、芦子潇、许世腾、凌溶辰 |
简介 | 该系统巧妙融合现代心理学、中华传统文化命理与前沿AI技术,构建 「现代心理学 + 传统命理 + 行为标签」的三维数据系统,突破传统平台仅依赖年龄、职业等基础资讯进行匹配的局限,提供更为深入及个性化的婚恋配对服务。 系统在收集足够的用户资料后,会将这类信息量化,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经过三大创新模组,包括「多维数据量化体系」、「跨领域特征融合引擎」及「AI驱动智能交互系统」的分析和处理,优化配对算法,从而提升其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