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日密集磋商,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结束。会后,美方高层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接连释出强烈积极信号:双方已形成“非常成功的框架”,协议草案“几乎准备好提交元首审议”,并预期“贸易休战将延长”。这些表述不仅罕见乐观,更释放出多重战略信号,暗示中美经贸关系或正迈向一个“可控的转折点”。

信号一:美方态度从“施压”转向“务实”
过去几个月,美方对华经贸策略呈现“谈判前施压”的典型模式:在吉隆坡会谈前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针对中方履行第一阶段协议的“301条款”调查;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扬言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此举被视为试图以极限施压换取谈判优势。
然而,会谈结果却显示美方策略出现微妙转向。贝森特承认谈判取得“非常实质性进展”,并主动提及“延长关税休战”的可能性。这意味著,即便美方仍将稀土、芬太尼等议题列为核心诉求,但其底线已从“全面对抗”调整为“寻求可控妥协”。尤其在特朗普即将展开亚洲行、并计划于APEC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的背景下,华府显然希望以“谈判成果”作为外交亮点,而非陷入新一轮贸易战泥潭。
信号二:基本共识落地贸易休战有望延长
据中方公布,双方以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围绕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重要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磋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
会谈成果的核心,是双方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并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这一表述虽谨慎,却直指关税暂停期的延长。双方同意,将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就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繁荣。
信号三:APEC“习特会”成色取决于吉隆坡成果
最关键的信号在于:吉隆坡会谈已成为未来几天韩国APEC峰会期间“习特会”的前置条件。贝森特明确表示,谈判框架将供两国元首“周四(10月30日)讨论”;格里尔更称“领导人会晤将富有成效”。这意味著,若吉隆坡成果能顺利转化为元首级共识,中美或将宣布延长关税休战、建立新阶段经贸沟通机制,甚至就部分敏感议题达成某些协议。
反之,若APEC期间会谈破裂或仅流于形式,则吉隆坡的“成功框架”恐沦为空谈,市场信心将再度受挫。因此,未来数日将是观察中美关系走向的“黄金窗口期”。
分析认为,吉隆坡会谈释放出的最积极信号,是中美双方都意识到“无限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美方放软语气,中方保持克制,共同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按下暂停键。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