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冀大学企业齐努力推荐人才 30亿引进顶尖科研项目-紫荆网

孙东:冀大学企业齐努力推荐人才 30亿引进顶尖科研项目

日期:2025-09-22 来源:大公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日前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到,特区政府会加大推动人工智能(AI)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近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接受传媒访问时详细阐述了政府在AI发展、数据开放及治理、算力设施、资金支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与成果。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特区政府专门加快相关步伐,从几个方面、几个维度为香港人工智能发展布下一盘大棋。”例如在人才方面,孙东表示,立法会财委会早前批准30亿元的前沿科技支援计划,旨在引进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涉及领域包括AI、量子科技、脑科学、积体电路等,冀支援至少10个顶尖的科学家带来的团队项目。换言之,平均每位顶尖科学家的科研项目会用1至3亿元去引进,以加强香港创科竞争力。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今次施政报告中表示,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而香港具备科研、资金、数据、人才的优势,并有丰富应用场景,有望成为全球AI发展枢纽。政府会加大推动AI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

为此,特区政府新设的“AI效能提升组”,将于今年内制定工作计划及时间表,目标是明年推展相关项目。该小组由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担任组长,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及业界代表担任副组长。

AI工具将覆盖200政务环节

孙东在今次访问中介绍,“AI效能提升组”三大功能包括:第一,鼓励政府各部门运用人工智能;第二,探索重组业务流程;第三,鼓励各部门进行技术创新。如何选择适合的项目?他续指出,“我们优先选择与市民接触的部门,并定期检视部门的工作情况,同时,鼓励部门自己申报。”孙东表示,工作组重点会关注市民所关注的热点,“比如市民的投诉、建议大多集中在哪些部门,就优先对其部门使用人工智能改进。”

孙东透露,政府计划在2026年将AI工具覆盖的政务环节增至100个,2027年则增至200个,“这是具体的KPI”。他特别提及“港文通”、“港话通”、“港会通”等AI工具可协助各部门进行文件撰写、翻译、会议纪录摘要及智能搜索等工作,亦希望AI工具能为市民提供个人化服务。

作为核心产业,特区政府对AI发展的多个方面都提供了支援。在“抢人才”方面,孙东表示,前沿科技支援计划旨在吸引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每一个计划的支持力度从1亿到3亿港元不等,每个项目为期约五年。即总共30亿的资金,预期可以支援至少10个顶尖的科学家带来的团队项目。“我们要求这个顶尖科学家是全职来港。当然并不意味着他不能跟其他地区搞合作,搞合作交流是可以的,只是主要工作是在香港。”

至于人才引进的时间表,孙东表示希望各间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界一齐努力,真的把好的科学家引进来、推荐过来,“越快越好”。

沙岭数据园目标支撑数字经济

在算力方面,孙东介绍,香港已在最短时间内于数码港建立自主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现时数码港超算中心规模约3000匹,使用率已达90%,“到今年底,整个香港我们会提供超过5000匹算力,这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由政府所提供算力,应该都是非常少的。”为继续加强算力,今次施政报告提出,要将沙岭数据园区发展为数据中心和相关产业的数据园区,提供先进算力设施。孙东表示,沙岭数据园区将由市场主导运营,政府提供场地,目标是支撑香港数字经济,服务大湾区,未来亦希望为周边国家提供算力支持;且沙岭数据园区的规模将远超数码港。

在数据方面,孙东指出,过去几年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数据港,包括推动数据互通,“就以政府内部为例,首先要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实现部门内的数据共用。”

香港共享数据处世界前列

其次,就是向全社会推出政府的数据集。孙东表示,目前香港已向全社会开放5500个数据集,年使用次数极高,就共享数据情况位于世界前列。孙东透露,香港与内地已签署大湾区个人数据跨境安排,并考虑在大湾区以外的领域实施类似安排。“人工智能发展一定要确保管制,要安全有序。所以特区政府对人工智能的治理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人工智能的道德框架;最近又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及应用指引,为业界提供方向。同时,特区政府跟私隐专员公署紧密合作,注重数据跨境流通与私隐保护。”

至于AI风险分级,孙东表示即将成立的人工智能研发院需要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到时会研究相关议题。

来源:大公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李博扬 校对:刘雨晨 监制:姚润泽
“桦加沙”已登陆,天文台晚上8时20分改发3号风球
登陆了!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 十余省份台风雨强劲
“桦加沙”逐渐远离香港,天文台下午1时20分改发8号风球
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 横琴口岸24日4时起全面暂停通关服务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