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施政报告】推广爱国主义教育 厚植家国情怀-紫荆网

【2025施政报告】推广爱国主义教育 厚植家国情怀

日期:2025-09-22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黎    晨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华菁会副秘书长、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郎元柯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生

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是社会凝聚力的核心。若缺乏这一共同的情感基础,社会便容易撕裂,发展亦会停滞不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25年的《施政报告》强调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在香港开启新篇章的今天,系统性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是为香港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固本培元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以历史为镜,传承民族精神。报告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提出举办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让市民深刻认识中国人民在争取和平进程中所展现的团结和坚韧精神。报告更提出要与深圳合作,推广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为主题的红色体验研学新路线,并“全面梳理及修缮保护各区的中共抗战遗址”。这些举措将抽象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实体经验,让市民深刻理解国家走过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二是以文化为媒,增强身份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明确要“充分发挥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的角色”,将“中华文化节”打造成品牌项目,并推进设立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的博物馆。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正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在美的享受和文化薰陶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是以青年为本,厚植家国情怀。青年是香港的未来,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施政报告》在第28段专门阐述如何“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提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学与教、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学生校园大使培训、设计建国历史体验行程、持续为师生提供专业发展和活动等。这一系列措施覆盖了课程、活动、师资培训等多个层面,旨在多渠道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民族观。

四是以社会为场,凝聚各方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报告强调要“与爱国团体建立密切关系,凝聚力量,协同举办更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要“推广内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将其纳入特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表明政府正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团体协同推进的大格局,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爱国精神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随著香港高校在大湾区布局“一校两园”模式日益深化,粤港两地在教育领域的互动已从过去的“单向流动”演变为“双向奔赴”。这种深度融合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校两园”模式下,师生频繁穿梭于粤港两地,这为体验式国情教育提供了天然场景。“一校两园”的学习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国情课。学校可围绕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变迁,设计丰富的参访和实践活动。这种沉浸式体验学习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香港巩固“由乱到治”成果,迈向“由治及兴”新阶段的固本之举。未来应我们应探索更多贴近时代、贴近青年的教育形式,多运用新媒体技术,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和香港故事,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筑牢坚实的精神基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蓝皓源 校对:杨晨 监制:张晶晶
“桦加沙”已登陆,天文台晚上8时20分改发3号风球
登陆了!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 十余省份台风雨强劲
“桦加沙”逐渐远离香港,天文台下午1时20分改发8号风球
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 横琴口岸24日4时起全面暂停通关服务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