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燕雄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中,香港跃居全球第四、亚洲第一,52万宗人才申请、逾23万人才抵港的亮眼资料,印证其「抢人才」、「抢企业」的成效。这不仅为香港经济注入活力,更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通过深耕本土人才培育,规避人才断层风险。
香港吸引人才,能直接为国家科研与产业发展补位。正如宇树科技王兴兴所言,顶尖人才短缺是企业创新瓶颈,而香港凭借「高才通」、「优才计划」,汇聚生物医学、人工智慧等领域全球人才,为国家科研力量补位。其5所世界百强大学培育的科研人才,借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模式,对接内地的制造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登顶全球,更凸显香港人才在国家创科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在产业层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的专业人才助力打造大湾区债券平台,既引全球资本支援内地产业升级,又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服务,契合国家双循环的需求。
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香港的人才战略正是对国家人才战略的呼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国家整体布局下,各地积极推动人才发展,香港更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国家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成果转化,香港汇聚的全球顶尖科研人才,能与内地科研力量形成互补,共同克服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助力国家在科技领域实现自立自强。同时,国家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香港的金融、贸易、法律等的专业人才,能够为内地企业提供国际化的专业服务,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培育本土人才,是香港避免重蹈美国覆辙、持续服务国家发展的根基。美国虽以补贴吸引LG、现代等外企设厂,却因本土制造业人才断层,难让专案惠及本地劳工。香港深谙此理,一方面以「科学学科毕业生百分比全球第一」为标杆,通过强化STEAM教育、投入1,029亿教育开支,培育适配科研与产业的本土人才;另一方面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吸引全球学子的同时,推动本地人才国际化。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更统筹资源,让本土人才培养贴合国家「八大中心」定位,确保人才既能支撑香港发展,又能融入国家产业体系,输送稳定人才储备。
未来,随著北部都会区建设、大湾区人才互通深化,香港将持续以人才为纽带连接全球与内地,在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为自身繁荣与国家发展续写新篇。
(作者为港澳江苏昆山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