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一直都是华人以至全球人类的健康宝库。昔日,随着华人移居海外,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各地日渐普及,令香港在过去百多年来成为重要的国际中药材转口和贸易市场。自回归以来,香港凭藉在中医药发展道路上坚持引入科研创新,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上继续占一重要席位。
过去,虽然中药材的资料(如来源、性状和鉴别等)普遍收载于中药材参考典籍当中,但有关于品质及安全方面的资料却比较缺乏,所以建立一套现代化和科学化的中药材参考标准,对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中药材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以至保障公众健康都至关重要。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于2002年开始推行《香港中药材标准》(《港标》)计划,目的是为香港常用中药材制订一套完善且国际认可的标准,供中药业界及化验所于验证中药材时参考,在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及安全使用的同时,亦为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香港特区政府衷心感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药典委员会一直以来对《港标》发展的鼎力支持,并在过程中给予许多宝贵意见。
此外,《港标》计划由国际专家委员会把关,确保《港标》所载的标准与时并进以及与国际接轨。国际专家委员会由本地、内地及海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委员会对建立《港标》的原则、方法、参数及分析方法提出意见,并负责制定《港标》的内容、选定研究品种,及建议合适的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工作。
现时《港标》载录中药材的名称、来源、性状,以及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的测试方法。在国际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下,多年来《港标》亦逐步加入先进的鉴别手段以及提倡使用更环保的「绿色化学」分析手法,例如更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化学分析,以及以去氧核糖核酸(DNA)条码提高物种的可溯源性等。在制定标准时,《港标》考虑了中药材的品质性、安全性及产地等因素,亦同时于内地及香港采购中药材作研究,以反映不同中药材市场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港标》已出版十一册,涵盖了344种中药材的参考标准。

例:常用中药材⸺铁皮石斛在《港标》第七册中的显微特征图部分
卫生署会继续致力建立更多中药材标准,推动中药研究,促进中药业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完善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有关《港标》的详细内容及进一步的资讯,可浏览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的相关网页: https://www.cmro.gov.hk/html/b5/useful_information/hkcmms/index.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