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委员会首次在公营房屋地盘引入人工智能天秤系统,操作员不用登上天秤在高空工作,只需在地面的智能驾驶舱遥距操控,便可完成吊运,系统更可稳定吊钩和侦测安全风险,提升工地安全和吊运效率。
人工智能天秤系统现正用于白田邨公营房屋重建项目地盘。系统操作员钟达文表示,以往登上俗称天秤的塔式起重机,每次最少耗费半小时,应用系统后,操作员上班、下班、吃饭都不用上上落落,较以往方便得多,而且更安全。
这套系统由房委会和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的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合作研发,配备多角度镜头、卫星定位和雷射激光技术,操作员只需在平板电脑选定目标地点,系统便会自动规划吊运路径,并避开障碍物,系统一旦故障也可即时切换手动操作模式。
系统更具备安全监测功能,若侦测到有人进入吊钩下方地面的三米范围,系统会即时以红圈标示,操作员可随即以脚踏式对讲机与工地人员沟通,有助降低工地的安全风险,也可提升工地人员的安全意识。

传统天秤吊运时,吊索不时出现摇摆情况,人工智能天秤系统也能透过算法,根据吊运物件的重量、摇摆幅度等进行分析,只需十余秒便可逐渐稳定吊钩,技术相当于具有30年经验的资深天秤操作员。
房屋署创新科技总监姚勋雄指出,传统天秤的操作只依靠操作员目视判断,一旦距离较远或视线受阻,便有可能出现风险,人工智能天秤系统可免除有关风险,也不受近日的多雨天气影响。

「过往数月不时下雨,系统的镜头没有受天气影响,画面更可放大,令操作更精准。」
效率方面,人工智能天秤系统每日可吊运约130次,较传统天秤每日近100次提升约三成,有效减省吊运时间,令施工加快。合资格的天秤操作员须接受40小时专门培训,方可操作人工智能天秤系统。
现时,全港约有600台天秤在工地运作,其中约六分一,即逾100台用于房委会工程。姚勋雄表示,房委会计划年底将系统应用于东涌一个公营房屋项目,收集更多数据,长远期望缩短公营房屋的整体施工期。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