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2024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为16.6亿人次。”这串数字背后,是“十四五”期间中医药从政策深耕到服务落地的五年蝶变,记录着传统医学融入现代健康诊疗体系的坚实足迹。5年来,从政策布局到基层落地,中医药以全链条服务筑牢国民健康防线。
服务体系织密健康保障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锚定“传承创新”主线,推动资源供给持续扩容。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4.2万个中医馆覆盖超96%的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较“十三五”末的2.6万家备案诊所实现翻倍增长,99%的基层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慢病防治彰显独特优势。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慢病,国家推出406个中医诊疗方案,其中10个针灸优势病种方案在全国推广。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出院患者非药物疗法使用率达88.33%,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更是高达96%,传统疗法与现代医疗形成叠加效应。
产业创新双线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医药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中药产业在5年间持续扩容,从2020年的7168亿元稳步攀升,2023年已突破9000亿元大关。从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推进,到中成药、配方颗粒等细分领域创新提速,再到“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涌现,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的225个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更直接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床疗效持续彰显。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达76.29%,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更是高达96%。559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成,中西医结合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释放叠加优势。
人才与科研夯实发展根基。据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统计公报,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86.8万人,较2020年的68.3万人增长27.1%;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已突破100万人的目标,较“十三五”末增长20.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96个,培训中医馆骨干人才超1万名,重庆、福建等省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增速均超25%,全国中药师数量从2020年的13.1万人向15万人目标稳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达标率显著提升。此外,“十四五”以来新增中医药领域两院院士5名,评选第四届国医大师30名、全国名中医101名,岐黄学者及青年岐黄学者总量达249名,形成“首席科学家—岐黄学者—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四级体系。
从基层诊室的银针艾草到科研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中医药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服务能力与科学内涵的双重突破。当这股传承千年的力量持续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必将为国民健康书写更坚实的答卷。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