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张弦 |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多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身份认同推动去中国化政治议程,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中国人认同持续低落,在公开场合说出「我是中国人」甚至成为一种政治禁忌。此种极不正常的情况在近期台湾网红「馆长」登陆访问上海、杭州和深圳等城市并对九三阅兵典礼进行网络直播后发生了积极变化,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发展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岛内外客观环境发生显著转变外,「馆长」本人善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积极发挥「头雁效应」亦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词源角度看,Identity起源于拉丁语限定词Idem,本意是表达人与物的同一性(sameness),既是一种主观的认同确定,也是一种客观的身份标识。认同具有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的意涵。在集体层面,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某一类群体和文化产生归属感,从而拥有诸如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与文化认同等,集体认同由此出现。显然,一般可以经由政治操作来增强或者减弱某种集体认同。
回溯历史,李登辉加速「本土化」操弄省籍和族群情结,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蔡英文推动「温和台独」,最后到赖清德大剌剌说出「境外敌对势力」。草蛇灰线,过去三十年去中国化进程和「天然独」伴随共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已经跌落谷底(图1),相信台湾与中国大陆仍然具有某种情感连结的人也处于少数(图2),「想象的共同体」似乎已然具有了话语上的正当性。虽然中间也曾有马英九八年执政做过若干努力,但终究未能把握历史契机力挽狂澜,以至于普通人因担心说出「我是中国人」被批判和霸凌而选择噤声,政治人物若在公开场合宣示「我是中国人」更会成为票房毒药乃至一种政治自杀行为。


令人欣喜的是,上述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在台湾网红「馆长」近期访问大陆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馆长」本名陈之汉,是台北成吉思汗健身俱乐部的创办人,同时也是油管(Youtube)上台湾时政类直播主的顶流,拥有129万订阅者,在抖音上也有超过200万粉丝,享有巨大的网络声量。出于对民进党政府的失望,「馆长」的政治立场近年来发生了根本转变,不仅全力支持民众党和柯文哲,还积极参与蓝白阵营「反恶罢」等政治活动,赢得了「小草」(年轻柯粉)们的普遍支持,反过来也通过其言行影响了大批台湾年轻人。
2025年6月至8月,「馆长」一行先后赴上海、杭州、澳门和深圳参访并进行网络直播,随后在9月3日他还全程直播并讲解了九三阅兵典礼。这些活动在两岸四地的舆论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在网络上更是掀起惊人的讨论声量。以「馆长」6月中旬首次登陆在上海直播五天的视频为例,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6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高达43万,创下了台湾Youtube直播史上的最高纪录。 9月3日的阅兵典礼直播,十天不到观看人次就突破145万,更有接近2万条评论。「馆长」的相关直播有力戳破了岛内由谎言和偏见编织的「信息茧房」,将一个强大、繁荣、文明和进步的大陆展现给了台湾民众。尤值一提的是,「馆长」不断在线上线下各种场合反复公开大声说出「我是中国人」,鼓励台湾民众勇敢表达内心认同。台湾网友纷纷在阅兵典礼直播频道留言赞扬「馆长」,如「馆长做了一件伟大的事,就是让台湾人重新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感谢馆长让两岸三地的中国人找到身份认同,馆长做了对中华民族利国利民的大爱之举」,「我是台湾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此感谢馆长勇敢挺身而出,为两岸和平努力」。社会心理学和领导力研究中有一个所谓的「头雁效应」,指的是群雁中的领头雁在行动上勇于担当,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领头雁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馆长」的大陆之行和直播活动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已经并仍在影响台湾的社会和舆论变化。在这场勇于表达中国人认同的运动中,「馆长」无疑扮演了某种领头雁的角色,发挥了「头雁效应」。他激励和鼓舞了无数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认清真相,不再惧怕、不再犹疑,勇敢发声。值得关注的是,除一般民众外,不少台湾现任从政人士包括正参加国民党主席竞选的郑丽文和新生代立委徐巧芯等近期也公开说出「我是中国人」。如在一次专访中,郑丽文明确说自己就是中国人,并表态国民党是「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政党,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支持者可以离开。

当前,台湾岛内政局正发生变化,理性、中道和清醒的声音不断增强。网红「馆长」访陆后在各个场合大声说出「我是中国人」,在岛内发挥了头雁效应,戳破了民进党当局编造的谎言,为增进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网友认识大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鼓舞和带动了台湾社会各界发出更多有关两岸关系和民族认同的心声。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5年7-9月号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