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亚荣
河鲜之冠者,长江鲥鱼也。
鲥鱼上桌时,我并没有异常的感觉,嘴巴已经被鸡头米、马兰头、葛根丸子、豆腐乾俘获。朋友招呼说,快尝尝,鲥鱼。我端详著,牠银白色身子,黑脊背上开著葱丝辣椒丝花,鱼鳞闪烁,魅力不减,鱼鳞像连绵不断的印章,是锦上的花;鱼肉肥腴鲜美,纤细的刺有一寸多长。张爱玲说,人生三大遗憾其一为鲥鱼多刺,我倒觉得吸吮鱼刺,可添回味之趣。
早年间吃鲥鱼有时令局限,讲“绣球白,鲥鱼熟”,所以称鲥鱼(有时令的鱼)。春末夏初,鲥鱼溯江而上,脂肪肥厚,清蒸最为鲜美。鲥鱼是明清两朝的贡品,清代的鲥鱼出水即包上熟猪油,被飞舟快马连夜送至京城,是满汉全席上不可替代的珍品,人间至味。有人为牠奔波,有人为牠丢了官职。如今成了普通百姓的珍馐。
以前在镇江焦山,游人可将活蹦乱跳的鲥鱼带到庙里清蒸。天下寺庙忌荤腥,忌杀生,对鲥鱼却例外,且火工愿意服务,这也是鲥鱼之佳话。
另有佳话,该店老板自学厨师技艺,在金山名重一方。厨艺好乃其一,其二是他的孝心。老板每天给父母家人做早餐,雪菜小鲫鱼、咸螺丝、红烧蹄膀、红烧肉、酸菜大肠、油豆腐塞肉、红烧鸭子等金山老菜……也有家常,随时令的素烧菜花、腊肉青笋、虾仁茭白、鸡头米豌豆……吃在金山,讲究金山美,金山味。
老板姓徐,与我母亲同姓。妈妈味,更有人情味。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