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中两史课程优化的特点与时代意义-紫荆网

香港高中两史课程优化的特点与时代意义

日期:2025-10-05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云:“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要亡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此箴言深刻阐明历史文化传承对民族存续的根本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历史教育承担著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香港特区教育局顺应国家发展大局,于2025年10月3日公布了《优化高中中国历史科和历史科课程框架》,正是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方针的关键举措。

课程改革强化国家主体意识
本次两史课程优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坚定贯彻国家历史主体性原则。中国历史科以“通史”形式系统呈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脉络,完整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历史科则立足国家视角阐述世界发展,彰显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此设计契合国家于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有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课程结构体现时代教育要求
两科课程严格遵循“古今贯通”与“中外关联”的设计原则。中国历史科既重视古代文明传承,更著重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特别是新时代历史性变革;历史科通过“现代世界形成”等单元,展现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这种设计符合爱国主义教育关于“知史爱国”的根本要求,助力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选修单元完善育人体系
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主线的同时,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求。中国历史科选修部分设置政治制度演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历史科开设“海外华人”与“国际合作”单元,这些设计既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又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国家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路径高度契合。

评核改革服务育人目标
两科公开考试评核方式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优化题型设计,增强资料分析与历史思维能力考查,既提升评核效能,又引导教学聚焦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素养。这种改革方向完全符合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课程更新回应国家战略需求
本次课程改革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现行课程实施十六年来,国家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香港特区也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课程内容及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有助学生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强化认同,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价值观培育层面,课程明确将“国民意识”“国家观念”列为核心目标,与《香港国安法》及爱国主义教育法立法精神一脉相承。正如特区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林思娴强调,两史课程肩负培养学生正确国家观、历史观的重要使命,这对夯实“爱国者治港”社会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抵御渗透,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课程改革是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抵御外部势力干预的主动作为。通过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与香港宪制秩序,这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次改革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教育全过程。通过讲述民族奋斗史、英雄事迹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社会责任与国际视野,切实担负为国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笔者始终认为:课程建设关乎国脉传承,教材编纂系于文运兴衰。香港特区教育局此次课程优化,是完善地区教育体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本人坚信,在特区政府领导和教育界共同努力下,两史课程必将为培养具备国家意识、香港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作出应有贡献,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作者:黄晶榕博士 创知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委员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皓天 校对:但红玲 监制:廖国良
王楚钦世界排名积分突破万分
中秋之夜澳门奏响敦煌遗韵
法国总理勒科尔尼辞职 马克龙政权再陷危机
香港举行彩灯会喜迎中秋佳节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