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飞龙
九三阅兵,国之大事,世界之大事。九三阅兵的主旨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阅兵是二战后世界秩序演变与大国关系变迁的一个历史里程碑,是中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负责任国家的主场礼,是联合国国际法秩序在道德基础与规范约束力上获得重申与维护的多边主义共识。但我们也需要客观看到,直接参加阅兵式的国家领导人数量与代表性仍然有限,美西方国家的霸权与冷战阵线仍然存在。九三阅兵是中国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的强大力量展现,也是21世纪世界大变局之体系斗争与地缘断层深化裂变的新态势。
我们观察评判九三阅兵,必须将其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的大局之中,放在中国对国际法的独特贡献的规范性维度,放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及多边主义秩序结构演变的战略高度。
第一,九三阅兵折射联合国国际法秩序的危与机。中国是联合国国际法秩序的缔造者之一,如今已成为最重要的维护者。联合国秩序是以和平、发展、人权为三大规范性基石的人类全新的文明秩序,80年来对世界和平发展与每个人的人权尊严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秩序始终遭遇到西方霸权的侵蚀与破坏,受到冷战与后冷战冲突的冲击与重构。从美国的全球长臂管辖和单边干预,从乌克兰战争,从以巴冲突,从特朗普全球关税战和贸易战,这一秩序的危机已经非常深重,作为其制度内核的安理会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功能危机。但九三阅兵对联合国秩序的规范性价值及其制度功能进行清晰的追溯、确认和维护,又为这一秩序带来新的机遇。中国阐述和践行的全球治理理念与路线,是联合国国际法秩序巩固深化的最有力支撑。
第二,极端民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仍然是人类公敌。九三阅兵在核心价值观上指向了联合国宪章承诺的和平、发展与人权。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剥削;要人权,不要霸权。这是人类经历惨痛的二战得出的血的教训。二战纪念,必须深入其思想深层,挖掘张扬其反极端民族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基础和底层逻辑,重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共识,坚定团结开展反霸权斗争。将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文明过度理想化和例外化,将特定民族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将特定文明包装粉饰为普适文明,这就必然制造民族与人类的对立,诱导国家发展走上极端民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道路。二十世纪的世界大战史,包括一战和二战,就是人类的和平发展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和政治斗争史,其结果是人类和平发展主义的胜利。但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仍然存在,甚至在美国的帝国霸权行为中已有端倪。如果美国因其霸权和例外论、优先论走向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就一定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威胁和悲剧。九三阅兵对此发出清晰的警惕和反制信号。
第三,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声明初步彰显九三阅兵核心价值。中国是多边主义秩序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塑造者,是人类和平发展主义的议程设定者。九三阅兵同样指向了多边主义与人类和平发展。与阅兵仪式相关联与呼应,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在近日天津举行,会议发表了重要的立场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该声明初步彰显九三阅兵的核心价值与中国对世界的国际法承诺:其一,从思想和立场上坚决揭露和反对“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反对种族主义和民族歧视压迫;其二,缅怀、继承和发扬二战精神,特别是自由与和平的精神,对牺牲者致以人类整体的纪念和敬意,呼吁正确研究和传承二战历史与记忆,反对美化侵略历史,反对篡改二战史观和国际法成果;其三,确认联合国是二战最重要胜利成果之一,是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石,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和平发展组织;其四,坚定支持强化综合性国际机制作用,支持以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文化和文明多样性、平等互利合作为基础,发挥联合国中心协调作用,构建更具代表性、更加民主公正的多极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范畴继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之后提出的第四大倡议,主张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这是对联合国国际法秩序的深刻理解、维护与深化。上合组织不断扩员,其基本主张和行动日益得到区域和全球关注及响应。和北约的霸权干预主义相比,上合组织代表了中国及其他成员国的和平发展主义,是联合国国际法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发展者。
第四,阅兵之后的世界秩序更具风险性、挑战性和创造空间。九三阅兵是和平发展主义的国家盛典、主场外交与联合国秩序的规范展示,但并不能结束大变局时代的分裂和斗争。九三阅兵从道德、政治和多边合作机制上确认和维护了人类和平发展的基本价值与制度形式,这是对霸权和法西斯主义幽灵的强大威慑。阅兵之后的世界秩序将更具风险性,霸权衰落的恐惧、白人种族主义的反噬与全球贸易战的霸凌交替强化,地缘政治冲突乃至于区域战争愈演愈烈,联合国安理会的和平安全治理功能面临失调紊乱,大国协调机制频频失效,21世纪日益呈现出一种“不可治理”的新丛林状态和危机。同时,现有秩序的危机也带来了中国对国际法新贡献的契机以及通过多边主义框架创造新制度的空间。全球南方的政治经济运动,“一带一路”的共同现代化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进展,以及“联合国+”带来的新多边主义治理秩序,构成了21世纪人类和平发展主义的新愿景。上合组织峰会与九三阅兵共同呈现了上述愿景。
总之,九三阅兵为纪念二战而来,为人类和平发展而来,为联合国国际法秩序的确认与维护而来,为人类整体尊严与人权自由而来,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做出持续性、结构性贡献的又一例证,也是团结世界各民族共同面对21世纪系列风险挑战、追求文明新形态与新秩序的历史性起点。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