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鸿鹄
根据最新资料,今年7月至9月香港失业率录得3.9%,较前一季度增加0.2个百分点,属温和上升。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香港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部分传统行业面临调整阵痛,但核心产业正通过政策创新实现韧性突围。社会关心失业率上升很正常,但事实告诉我们,经济的体感温度并没想像中的严寒,大家关注个别行业失业率上升的同时,亦须看到整体经济逐渐回暖。
经济转型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作为经济转型的典型缩影,建造业失业率从6.9%攀升至7.2%,成为失业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这与私营界别工程量收缩有直接关系,特别是装修及维修工程减少,导致前期工程工种需求明显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餐饮服务活动业的失业率维持不变,金融业及人类保健活动业的失业率则录得下跌,正好印证了经济结构优化的积极信号。
至于社会工作活动业的失业率上升,跟政府推动社会服务数码化有很大关系。事实上,社会工作活动业中,具备专业资质的社工岗位需求稳定,而传统行政辅助岗位则面临自动化替代压力。这种结构性调整,同样反映香港经济正在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
零售餐饮业率先企稳
面对转型压力,政府在零售及餐饮业实施了精准的“保就业”政策组合拳。通过实施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收紧输入劳工政策要求本地雇员与输入劳工按工种计算比例,并延长招聘时间至每星期的实地招聘。这一系列的措施,直接带动餐饮业失业率维持稳定,并且推动行业朝升级转型的正确方向前进。
展望未来,政府推动的“粤车南下”政策将于下个月正式实施,首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符合条件的广东私家车可选择经港珠澳大桥前往设于香港人工岛上的自动化停车场(口岸停车场),旅客泊车后转乘飞机离港/转乘其他交通工具来港;第二,旅客稍后亦可申请以自驾方式经港珠澳大桥直接进入本港市区,每天有100个预约名额,每辆南下粤车最多可留港3天。
一般预期,落实“粤车南下”政策,将可为香港带来不少高消费、高增值的旅客,这一群甚具经济实力的客人,无论来谈生意还是单纯消遣玩乐,都可带来经济效益。再者,这一政策为全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创造更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区内经济融合,赋能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种种有利的因素,都可以为香港就业市场带来正面影响和动力。
盛事经济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
正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所言,香港经济正在持续扩张,“打工仔”收入普遍保持实质增长,如金融、贸易等的发展较佳,部分行业则经历转型或探索新的营运模式。在经济保持韧性、住宅物业市场趋稳、引进企业及发展创科产业等时势和政策下,新工作岗位将会增加。有理由相信,今年余下时间,本港经济增长势头将会持续,有利就业市场。政府也表示,会继续密切留意劳工市场状况,同时为求职者提供适切协助,帮助“打工仔”升级转型,提升技能,更好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粤车南下”加上11月粤港澳全运会的驱动,香港就业市场逐步回暖已是不争事实。毋庸讳言,今天的香港站在转型十字路口,政府通过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政策创新与产业协同,将失业率上升的短期挑战转化为经济升级的长期机遇。
笔者认为,随着中央不同的惠港政策相继落地,特区政府大力推动的盛事经济不断发酵,就业市场未来有望实现“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建造业从业者而言,随着经济回暖,私营工程项目量亦会慢慢回升,在政府致力保障本地工人就业的大前提下,建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蓬勃。
实际上,比起世界许多主要经济体,香港的失业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有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大家对失业率短暂上升不必过度忧心。
(作者系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