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政府采购饮用水事件,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日前公布检讨政府采购机制专责小组提出的先行措施,并已邀请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刘焱就此事进行纪律调查。政府认真全面查找采购机制存在的不足,采取必要补救措施堵塞漏洞,同时展开纪律调查,不会将违法行为“轻轻放下”,以加强问责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充分反映本届政府致力建立良好治理文化,推进良政善治。
公众一向认为政府有严谨的采购审核机制,但此次发生冒牌饮用水成功投标的情况,反映政府的采购制度存在明显漏洞,公众更关心政府如何亡羊补牢,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昨日公开的审计署就审查采购樽装饮用水招标过程所提交的管理建议书亦指出,事件中部分情况涉及人为失误、培训不足及程序纰漏,有多方面需要加强。
物流署已落实六项由检讨政府采购机制专责小组提出的先行措施,围绕制度改革、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和重塑工作文化三方面,尽早堵塞政府采购程序的漏洞。公众希望迅速落实相关措施,强化采购管理制度、明确订明尽职审查要求,切实提升政府采购部门对尽职审查的重视,增强审查能力,做好政府采购的把关者角色。
加强对执行制度人员的问责,更是确保制度有效运作的关键。负责纪律调查的刘焱表示,调查将涉及十多名物流署及库务科人员,将厘清他们在事件中的责任轻重,是否有违反部门规定、是否有不当行为等,或工作表现是否未符合职级标准。她称已即时开始调查,会识别涉事者,有需要会约见及请他们作陈述,目标今年底完成调查,如结果显示有纪律或表现问题,会交由公务员事务局跟进。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则指出,是次调查范围包括前线、中层及高层人员,无论有关人员是否已退休、是否在职,都会包括在调查内。刘焱亦表示,在进行纪律调查期间,如果发现违法情况,作为公务员有责任举报。她重申,不假设调查期间会发现有人违法,但如果发现,不会因为正进行纪律调查,而将可能发现的违法情况“轻轻放下”,“大家可以放心。”
政府彻查事件,根据结果作出纪律处分,任何人必须为个人的疏忽、失职负责,不会因特殊身份而获得特殊照顾,显示政府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施政问责的决心。
今年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出设立“部门首长责任制”。行政长官李家超表明,设立新机制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把司局长就制订政策须政治问责和公务员就执行政策须行政问责,两者更好衔接起来。落实“部门首长责任制”,建立更健康有效的管理制度,部门首长及负责管理的高级公务员即时介入,有利降低犯错的机会。政府持续改善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治理效能,尽责为民谋福,公众乐观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