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的应用日趋普及,由港铁公司管理的将军澳大型屋苑日出康城领都管理处,近日向住户发问卷,咨询拟以10台礼宾机械人取代部分保安岗位的建议,预计届时能削减约四成保安岗位,每年节省26%至逾100万元开支。管理处表示此举可提升服务水平及成本效益。事件引爆有关机械人冲击职场的热烈讨论,有该屋苑居民担心机械人能否维持现有服务水平及安全,亦有住户认为要引入机械人亦不应削减太多人手,直言机械人无法取代保安人员。香港物业服务公司协会则表示,住户的忧虑正是真人服务价值所在,从业员必须提升待客之道、热心服务的优势,与机械结合,将重复性工作交予机械人,才是行业理想的发展方向。
日前有领都住户在社交平台分享管理处通告,指屋苑现有12名保安员岗位,建议改为“7名保安岗位+10部礼宾机械人”,即削减5个岗位,就算计及机械人每年62万元保养开支,每年总成本亦只有约293万元,较现时396.9万元开支(人工、福利等)节省103.2万元或26%。业主可以在通告上剔选是否同意“保安通宵当值岗位分布优化建议,及引入礼宾机械人优化保安服务”,咨询期到下月17日。

保安员担心饭碗不保
昨日到领都向住户了解,居民普遍对方案有忧虑,有住户认为机械人无法完全取代保安员人手,且现时经济不景、失业压力持续,该计划或加剧基层失业问题,就算引入机械人,也应调低与人手的比例,期望物管公司公布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引入机械人的优缺点和运作机制。
在屋苑任职保安员一年多的陈小姐坦言担心饭碗不保,“一定担心啦,唔使食饭咩?”她表示自己收入仅能应付基本生活,忧虑若引入机械人便可能失去工作机会,将难以维持生计。
同属港铁管理的日出康城第九期Marini居民康先生表示,暂未听闻其屋苑亦计划引入机械人取代部分保安,“若以机械人处理部分保安工作而不影响服务质素又可节省开支,亦是好事。”
不过,他认为不可能完全取代保安员,“例如爆水管等突发事情,机械人是否懂得去关水掣?又例如机械人是否能分辨进入大厦者是否住客呢?”他认为机械人可作为辅助工具,但任何时候都必须要有真人在屋苑内当值。

区议员吁交代细节
关注事件的西贡区区议员方国珊指出,保安工作本质上属高度互动的“对人服务”,包括巡逻、访客登记、客户服务及处理紧急事件等,需具备物业管理系统的认知与应变能力。她反映,领都居民普遍忧虑机械人能否维持现有服务水平,尤其有突发事件如火警、漏水、爆水管或电梯故障时,机械人能否有应变力及时妥善应对。
她指出,目前居民对机械人方案细节一无所知,包括厂商背景、服务范围及后续维修责任,管理处通告虽声称每年可节省百万元,但未承诺定可减免管理费,反而可能因机械人维护成本令业主负担增加,物业公司有责任向业主清楚解释方案细节,确保决策过程透明。
将军澳居屋英明苑曾一度试行“智慧屋苑管理”,最终立案法团接获住户意见后,上月24日决定搁置。方国珊认为领都应参考相关经验,慎重评估机械人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并充分咨询居民意见再作决定。
业界:适度引入补不足
香港物业服务公司协会主席潘建良则指出,相信至少在10年内,机械人也不会完全取代保安工作。他解释香港屋苑较密集,机械人难自由行动,且需额外人力进行监控,以防人为破坏。他认为,适度引入机械人技术,可缓解行业长期存在的人手短缺问题,现时物业管理行业面临劳工青黄不接的困境,招聘保安人员尤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机械人可以作为人力不足的补充,配合输入劳工政策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形容“人机共融”才是社会最理想模式,为住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记者曾向港铁公司查询,但截稿前未有回复。

人力顾问:低技术工种易被取代
将军澳日出康城屋苑领都的一纸通告,令人关注机械人会取代人类担任的职位。新科技发展势不可挡,人力资源顾问接受访问时则分析,一些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例如清洁、洗碗、炒菜等岗位,较容易被机械人取代,但却无法予人温度及人情味,这正正是人手难以取代之处,所以从事有关行业的人员,必须提升“人际软实力”,例如提供有温度的服务、灵活而人性化的方案等,相信未来的职场是人机共存的新世代。
现时已有一些工作岗位也出现机械人提供服务,如商场引入自动清洁及消毒的机械人,也有食肆采用机械人炒菜或传菜等。资深人力资源顾问周绮萍亦表示,新冠疫情改变全球的服务业生态,尤其香港餐饮及酒店业为减少人际接触,纷纷引入机械人替代部分工序,包括以自动化设备配送客房餐点,而时至今日,机械人在本地服务业的应用已持续多年,虽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逐渐被市民接受,成为日常服务场景的一部分。
增强软实力作自保
人工智能(AI)的发展亦冲击劳工市场,有人忧虑机械人抢饭碗。但周绮萍认为人机没有谁完全取代谁,只有人被其他更出色的人取代和抢饭碗,反而机械人是工人的好帮手,能负责许多重复性工作,腾出人手提供有温度、高技术、人性化的服务。她说:“机械人融入现代社会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是重复性高、技术需求较低的岗位,最可能被自动化取代,而从事相关工种的员工,则必须积极提升机械人无法提供的技能,转向强调人性互动的工作技能,例如谈判、沟通、聆听等软实力,以强化在服务业中的竞争力。”
她强调机械人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因为人类具有情感、共鸣与创意,这些特质是当前人工智能仅依靠大数据分析所难以复制。现阶段大多数机械人仍未能完全处理人类所能应对的复杂情境,加上许多消费者尚未适应与冷冰冰的机器互动,仍然偏好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交流。因此,她认为最理想的模式,是机械人与人类协作共融,达至互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