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硕士生创AI教育平台 三大技术破解教学痛点 获本地学校试用-紫荆网

岭大硕士生创AI教育平台 三大技术破解教学痛点 获本地学校试用

日期:2025-08-15 来源:文汇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香港文汇报教育组文教汇萃制图

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推动创科发展,透过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本地初创企业,带动香港初创生态圈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为进一步推动创科氛围,让社会大众更深入了解本土创新力量,香港文汇报特别推出“创领未来”融媒体栏目,深度访问本地初创的创业故事,邀请一众具代表性的初创团队分享他们的创业初心、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以创新方案解决社会痛点,全方位呈现本港初创企业的奋斗历程与创新成果。

岭南大学2024级硕士毕业生田皓博于2025年4月创办“香港智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大语言模型(LLM)、检索增强生成(RAG)及自研的语言兴趣验证模型(LIT)等前沿技术,为智慧教学与办公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不同于通用型语言模型,智学科技对LLM进行了教育场景专项训练,使其能精准识别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难点,甚至家长的沟通诉求,让“用科技点亮教育”从理念变为现实。

产品展示。(岭大图片)

公司成立后,田皓博率领团队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为三大核心技术体系,为教育场景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其中,LLM(大语言模型)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用于理解教学场景中的复杂需求。不同于通用型语言模型,智学科技对LLM进行了教育场景专项训练,使其能够精准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掌握难点以及家长的个性化诉求。

RAG则解决了教育领域的“知识准确性”痛点。田皓博解释:“教育容不得错误,尤其是教材、考点等核心内容。”通过将本地教育大纲、教材库、权威教辅资料构建为专属知识库,RAG技术能让LLM在生成内容时有据可依——当系统生成习题解析时,会同步标注知识点来源的教材页码;当推荐拓展阅读时,会优先匹配教育局认证的资源,从技术层面杜绝“AI幻觉”对教学造成的干扰。

团队更自主研发LIT模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思路。过分析学生在作业、课堂互动、线上问答中使用的语言风格、高频辞汇甚至情绪表达,构建“兴趣-能力”双维度画像。田皓博举例,模型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将枯燥的辞汇测试环节自动生成为“智学辞汇矿工”游戏,通过设定学习目标、自动生成游戏关卡、升级奖励等机制激发学习动力。田皓博笑言:“LIT让教育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适配,这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突破。”

凭借此三大技术,智学科技已推出面向师生的一站式教学平台“智学立方(SE3)”与辅助学校管理的“智云排课系统”两大核心产品,覆盖教学与管理全链条,目前已被香港两所中学试用。

“智学立方(SE3)”的核心功能“动态学习路径”,在教师通过平台上传教学计划后,会根据LIT模型生成的学生画像,自动为每个学生拆分学习步骤,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将获得更多基础题练习与视频讲解,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会收到拓展性课题与跨学科任务。

此外,传统排课需协调教师资源、教室容量、课程性质等十余个变数,往往耗费数周时间,且易出现冲突。“智云排课系统”通过优化演算法,将排课时间压缩至24小时内——系统不仅能自动规避教师兼任课程的时间冲突,还能根据学科特点适配教学环境,如实验课优先安排实验室,体育课避开高温时段,甚至考虑学生的注意力规律。

田皓博的创业种子,早在岭南大学求学期间便已埋下。(岭大图片)

田皓博的创业种子,早在岭南大学求学期间便已埋下。作为健康与社会服务管理硕士课程的学生,他并未局限于专业课堂的边界,而是主动投身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将理论思考转化为实践探索,而AI技术的研发落地曾是最大挑战,田皓博提到:“一开始我不懂AI,也不熟悉演算法,但是我在学校的引导下,从零开始学习怎么样使用AI,以及AI教育需要什么,依靠这一后盾,慢慢走出属于我自己的AI初创路。”

从零开始啃下AI这块“硬骨头”,田皓博坦言并不容易。创业初期,他从《机器学习理论基础》到《大语言模型基础》,从行业报告到技术白皮书,甚至在休息之余也会从短视频获取AI认知。高强度的学习让他压力“爆煲”,他忆述:“有一段时间短视频甚至成了我的压力源泉,铺天盖地的AI、Agent充斥著我的大数据,所有平台都在给我推送AI知识。”他笑称,自己虽成不了技术专家,却必须成为“能听懂技术的教育专家”,才能使技术落地时平衡先进性和实用性。

“我有一个非常棒的团队。我们一起探索出了一套很有意思的研发模式。我会不断的与我的导师们聊天,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获取教育需求,再集中整理,打包给技术团队,他们会生成一份‘技术可行性报告’”田皓博指,亦正是这个团魂,让研发效率提升了近40%,并在各个比赛之中大放异彩。

在“香港出门三宝”竞赛中,田皓博的作品夺得冠军。(岭大图片)

去年,在岭南大学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LYSSA竞赛中,他与团队以“数位化AR技术资源整合”的主题,设计出基于用户画像的内容推荐框架,凭借对社会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技术落地性的严谨论证,最终斩获亚军。

此外,在“香港出门三宝”竞赛中,他个人参赛的作品“骨传导智慧眼镜”专案,因创新性地将骨传导技术、磁吸充电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成功夺得冠军。田皓博回忆,两次竞赛让他深刻意识到:教育的核心是“人”,而科技的价值在于让每个人都能获得适配的支持,于是他毕业后创办智学科技的核心初衷,就是希望用AI技术构建更具包容性、灵活性的教育生态。

香港智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步入稳健发展阶段,公司估值突破千万港元,更凭借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潜力,成功获选为香港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成员,并取得CCMF专项基金支持,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借助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的平台资源,智学科技将积极融入大湾区教育科技生态圈,并计划与深圳、广州等地教育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将“智学立方(SE3)”与“智云排课系统”对接大湾区教材体系与教学场景,开创“香港研发、湾区应用”的协同发展模式。

田皓博表示:“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教育场景与创新土壤,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输出,助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CCMF专项基金将主要投入技术研发领域,计划扩充RAG知识库的涵盖范围,整合大湾区各地名校的优质教案与特色课程资源,让技术产品承载更丰富的教育内涵。

在产品矩阵方面,智学科技将基于现有技术框架,开发面向职业教育的“技能图谱系统”,通过LLM解析行业需求与岗位能力模型,为职业院校提供课程设计与学生能力评估方案。此外,亦计划免费为学校开展“教育科技创客工作坊”,培育更多聚焦教育痛点的创新专案。

“从岭南大学校园的竞赛构想,到获得专业平台与基金的认可,我们始终坚信科技能让教育更有温度。”田皓博说,未来智学科技将以大湾区为起点,持续用技术创新回应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智慧教育”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体。

文章作者:香港智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田皓博,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来源: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但红玲 校对:黄沛臻 监制:廖国良
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香港天文台凌晨1时40分改发9号风球
李家超视察香港台风应对措施
【紫荆直播】直击超强台风“桦加沙”
八号风球生效中!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