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 黎少斌
近年来,全球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欧美日韩等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作为香港民航处指定的“监管沙盒”计划技术合作伙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在沙盒项目的风险及技术评估与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协助首批超视距(BVLOS)飞行应用在香港成功落地,促进香港无人机应用场景的稳步实施与创新。
“香港样本”引领亚洲“天空革命”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总规模高达约6,700亿元(人民币,下同),2025年有望倍增至1.5万亿元。到了2035年,更预计将突破3.5万亿元。千米之下的天际,已成为内地省市聚力发展的产业新赛道。
广东集聚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产业格局,由2024年珠海航展首设“低空经济馆”,到近期东莞市推出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清单和机会清单,广东省正积极鼓励企业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从政策端、产业端发力,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与区域协同并进的态势,推动我国低空经济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
同处大湾区,香港特区政府积极配合国家整体规划,“振翼腾飞”。作为《施政报告》中的重点政策之一,香港特区政府已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并启动低空经济“监管沙盒”,为低空经济构建示范项目,全方位推动制度创新、技术落地及产业生态建设。
香港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独特条件,其优势不在于规模竞争,而在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在于国际自由港的制度优势、大湾区的协同优势等,应前瞻性布局,成为我国推动低空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内地企业出海的重要枢纽,与内地城市协同形成产学研生态闭环,为亚洲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香港样本”,引领亚洲“天空革命”。

从实验室到产业高地实现全链条创新
低空经济产业链价值由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级构成,香港深厚的创科底蕴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香港起步的无人机企业大疆,透过最大程度集合深圳的产业集成优势和香港的科研优势,不断输出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孕育出全球70%民用无人机的创新摇篮。
生产力局自2020年起一直在低空经济价值链的各环节作出战略性贡献。在研发方面,为解决无人机续航时间不足的技术瓶颈,我们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并成功研发多孔泡沫铝和碳纤维板材复合材料,可以作为有效提升无人机续航的关键结构件。在确保机身整体刚度以满足飞行稳定性需求的基础上,此材料可实现整机减重30%,显著延长续航能力。此外,生产力局亦积极进军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研发,结合3D打印技术与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方案,将进一步优化无人机零部件的设计和耐用性。
生产力局与各界携手开展低空经济应用研究,包括地空协同隧道自动检测系统、汀九桥无人机桥墩检测、联邦学习框架下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典型电网设备小弱缺陷识别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实际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地空协同隧道自动检测系统”采用全球首创无人机方案实现毫米级精度,香港T2主干路及茶果岭隧道工程项目每周会使用该系统进行检测,不仅带来更安全的隧道检测,提升检测效率,更为全球基建数码化树立典范。研发团队正优化此系统,希望应用在更多其他无GPS的大型场景中,如岩洞、排洪设施等其他大型地下设施。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生产力局凭借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深厚积累,积极拓展飞行汽车技术,其卓越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经验,无疑将在这一新兴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场景构建与模拟、模拟测试、风险评估、飞行路线规划以及飞行控制算法和技术方面。
在医疗领域,生产力局正与物流公司探讨的应用场景,包括用空中最短距离运送输血包或放射性药物,能够避开交通堵塞的影响,更及时、安全地应对突发或紧急需求,保障药效,更可减少放射性药物对工作人员带来的潜在健康安全风险。
此外,作为第一家获得香港民航处认可的小型无人机认可进阶培训机构,以及进阶操作许可的持有者,生产力局亦积极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持续培育专业的技术人才。
香港拥有大量的低空经济高价值场景,包括高端物流、应急响应、文旅融合、产业应用、公共事业、无人驾驶等,可将上游研发设计、中游部件组装及下游应用服务汇聚,壮大香港低空经济产业群;更可结合本港特色“智能微工厂”,实现全产业链落地及高效生产,带动香港GDP增长。
推动低空经济生态接轨国际
除了技术研发及应用落地,制定低空标准是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议题之一。生产力局正积极推动香港成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国际枢纽,设立国际性和区域性的行业技术及管理标准。
国际方面,生产力局已联合全球顶尖的专业技术组织——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及相关技术机构共同商讨建立以安全为本的无人机规管沙盒发展框架,同步指定配套技术及管理标准。区域方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以及《低空飞行通用安全保障要求》、《低空飞行特定场景安全要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与保障指南》三项湾区标准的起草单位,生产力局透过提供行业实务经验与技术指导,协助完成标准应用的起草、评审、推广工作,推动湾区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在助力企业对接国际标准方面,针对无人机及无人驾驶飞机系统面临的复杂电磁干扰安全风险,以及全球电磁兼容监管要求不统一导致的企业出海壁垒,生产力局依托本港最具规模的电磁兼容科技中心,为业界提供全面的电磁兼容测试验证及相关顾问服务,协助无人机及相关零件制造商取得相关认证,拓展海外市场。这也是生产力局近期成立的“The Cradle 出海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出海6招”支援之一,协助内地科技企业精准对接国际标准,加速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低空经济科技馆”将掀新章
长远来说,低空经济对于城市的意义,除了技术创新,更是一个契机、一种思维方式,能促进产业迭代,甚至重构区域布局。在复杂环境中开辟新航线的能力,正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香港必须牢牢把握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以创新科技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市民的生活质量和优化城市治理水平。
作为香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技术推动者,生产力局全力配合特区政府落实各项创科相关的政策,今年9月底将隆重开幕“低空经济科技馆”,携手业界集中展示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科技、科研技术转化成果、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整体产业链发展现状,分享“监管沙盒”计划的成果与经验,提供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推动制度创新、技术落地、人才培训及产业生态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打造世界级的低空创科生态圈。
此外,由“监管沙盒”项目促进小组发起的低空经济研讨会将于10月中旬在生产力局举行,届时将汇聚来自政、产、学、研、投的代表,探讨交流行业发展方向。生产力局将携手业界不断推动香港低空经济发展新篇章,为我国低空经济蓬勃高质量发展贡献香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