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大,“老毛病”开始不安分起来,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如何让老年患者平稳度过季节交替?德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倩为此送上慢病管理的“定心丸”。
“一到秋天,我的血压就容易忽高忽低,身体很不舒服。”70岁的李先生感慨道。不久前,他因头晕乏力去医院就诊,才发现原本控制稳定的血压在换季期间明显升高。李倩解释,气温下降会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毛细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随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血压监测,早晚各一次并做好记录;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切忌自行停药或减量。“曾经有位患者觉得自己血压‘正常’了就擅自停药,结果突发脑出血。”李倩说。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秋季的血糖管理也要格外警惕。李倩接诊过一位糖尿病患者,因为“贴秋膘”,血糖飙升,不得不住院治疗。李倩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尤其要关注足部健康,每天检查双脚,观察有无破损、红肿;用温水洗脚,水温不宜过高;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切勿赤脚行走。一旦发现足部有破损,应及时就医。
对于慢阻肺患者,李倩建议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遵循医嘱进行家庭氧疗,注意氧流量和吸氧时间。具体来说,缩唇呼吸即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起的嘴唇缓慢呼气,像吹口哨一样;腹式呼吸则是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患者应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李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