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江心雨)9月11日香港报道:2025年9月10日至11日,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携《罗帕记》《女驸马》亮相“国风国韵飘香江”文化演出季,于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与香港观众见面。

《罗帕记》首秀香江 《女驸马》再绎经典
据介绍,此次在港上演的《罗帕记》系首次亮相香港,作为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罗帕记》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它将流行的公案戏演变为一出世俗家庭的伦理戏,有“三劝夫君”、“回娘家”、“一见罗帕痛在心”等众多高难度唱段,唱腔丰富,感染力强,在港首演后反响热烈,有香港市民观演后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剧目来港演出。

作为黄梅戏演出频次最高剧目——《女驸马》此番亦不会缺席。11日晚,经典黄梅戏《女驸马》由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据悉,韩再芬在1958年原版《女驸马》传统基础上融合了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手法,让经典剧目焕发新风采。韩再芬表示,《女驸马》堪称黄梅戏“顶流”,几乎人人喜爱,希望此次再度登上香港舞台,能够为更多市民打开一扇通往黄梅戏艺术之窗。

从邵氏电影到文化桥梁 韩再芬期待黄梅戏“亲近美学”滋润香江
凭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邵氏电影公司拍摄一系列黄梅调电影奠定的受众基础,黄梅戏在香港并不陌生,许多市民对其怀有儿时记忆,韩再芬接受紫荆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她希望持续来港演出的过程中可以唤醒港人的黄梅记忆,激发共鸣。
除却电影渊源,韩再芬续指:“中国戏曲剧种众多,黄梅戏的独特在于真诚、质朴、清纯、自然,与人天然‘亲近’。”面向香港这座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世界都会,韩再芬相信,黄梅戏“亲近无隔”的美学特质,正契合多元社会的审美与心灵期待。她期待以更加密集的往来,让黄梅戏这颗文化种子在香江土壤中被滋养、开花、结果,进而“赋能城市”,成为安徽与香港之间一座温润而坚实的文化桥梁。

传承“不等老”、“不啃老本”
在谈及青年群体的艺术教育和黄梅传承上,韩再芬表示,戏曲传承需延绵不断,不能等上一代老了才培养下一代,“每代人追求不同,我们这一代较前辈更具国际化与视野,自有我们的追求;下一代会成什么样,现在不可预测,但精神传承一致,有人才,就不怕(艺术)事业不得前行”。而“人才培养是‘慢工活’,要耐心等他们成熟”,“昨晚这台戏(《罗帕记》)几乎全是年轻人,可喜的是艺术成熟度已经很高,台下反应很好,观众不会因‘年轻’而质疑他们”。
但传承不代表“啃老本”,她强调,黄梅戏将随着社会审美与精神需求的发展,不断推出更多现当代题材的新剧目,持续与时代对话,创作出与当代人紧密相连的作品。她表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将一批新剧目带来香港,与观众见面。
据悉,本次“国风国韵飘香江”文化演出季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指导,紫荆文化集团下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