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为香港经贸发展打造下一个黄金甲子-紫荆网

【紫荆专稿】为香港经贸发展打造下一个黄金甲子

日期:2025-08-3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 马时亨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会继续以丰富的经验和灵活创新的思维,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商机,与商界并肩而行,深化香港、内地及世界之间的经贸联系,为香港经济打造下一个黄金甲子。

变革是香港对外贸易破局之路

维港天际线是香港的鲜明标识和旅客必访打卡地。近百年前,从九龙远眺,中环旧汇丰银行总行已是显眼标志。二战后,随着香港工商业崛起,摩天大楼陆续兴建,天际线迎来巨变,汇丰银行也建起新总部。此后数十年,中银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等超级地标相继落成,不断刷新建筑高度。这些高低错落的摩天大楼,见证着香港的繁荣稳定。在芸芸高楼中,会展中心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便静静矗立于港岛海滨,默默见证并支撑着香港,应对时代变幻。1997 年会展中心新翼落成,其飞鸟展翅般的独特外型,恰如香港发展的生动写照:凭借“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这座城市从工业重镇,逐步蜕变为现代化的“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迎来经济腾飞的崭新篇章。

2007 至 2008 年间,我以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身份担任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会成员,对贸发局推广本港对外贸易的工作有深刻认识。17年后的2025年,我以主席身份重回贸发局议事厅与管理层交流时,这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我百感交集。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格局调整、国际贸易磨擦频繁,为世界增添不明朗因素,环球贸易格局正在重塑。作为开放型经济体和国际贸易中心,香港首当其冲。如何发挥香港固有优势,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在挑战中开创机遇,是我接任后急于推进的要务。

贸发局要发挥好服务商界及中小企和向全球推广香港的功能,必须像企业一样以“生意人”思维紧贴环球发展转型,保持竞争力与灵活性应对变化,从中挖掘新机遇,并与本港代代生意人一路并肩同行。

“变革”是香港成功的基因。在外部环境不停转变当中,贸发局从未停下脚步,以改革为基调,适应世界大潮流,善用自身独特优势改革求变,成功克服无数挑战。上世纪中叶由于周边地区局势动荡,为香港带来大批移民。作为区内主要的自由港,香港亦迎来了大批资金,带动包括纺织、制衣、玩具、塑胶和钟表等新兴工业的兴起,让香港演变成世界轻工业重镇。有了产能就得向外寻找市场,1966年贸发局应运而生,以促进、协助和发展香港对外贸易。

那个时候,香港产纺织品及成衣价廉物美,名震海外,却引来一些成熟市场施加输入限制。有见及此,贸发局即带领港商开拓新兴市场,在1967年组织远赴非洲的推广团,却因当地缺乏展场,差点儿无功而还。当时贸发局同事灵机一触,将货柜车改装成流动展览车推广香港产品,将香港的轻工业能力呈现到新市场面前。

1968年贸发局欲率领香港玩具业,参加全球知名的德国纽伦堡玩具展,却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同事将在非洲的经验“照办煮碗”,把一部流动展览车驶到当时的展览场馆外,吸引不少人参观之余,也成功将香港玩具带到国际舞台,成为一时佳话。这些例子证明,在拓展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香港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有危便有机,灵活变通的精神引领著香港前进。

70年代,香港工业迈向高增值之路,其中制衣业由“代工”走向原创设计生产。贸发局审时度势,积极推动香港时装和设计走向国际市场,1975年首次在巴黎和伦敦举行“香港成衣节”。随后贸发局带著一众香港商家和设计师,走访东京、纽约和波士顿等地举办时装展览,助力杨远振、马伟明和刘培基等本地设计人才踏上国际舞台,这是香港构建“高增值产业链”的婴儿步。

截屏2025-08-31 下午12.26
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香港会展中心承办无数重要经贸展会,不仅见证了产业交流的精彩瞬间,更作为贸发局总办事处的所在地,成为推动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枢纽。图为会展中心航拍图片

内联外通推动两地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走出去”之余,香港也承载著“引进来”的双向跳板角色,贸发局自然也不甘人后。80年代,贸发局时任主席简悦强洞悉内地改革开放的机遇,首先率团访问内地,是改革开放后首个到访的商贸代表团,为港商北上发展打开一扇门户。之后陆续形成“前店后厂”的营运模式:生产线迁移至珠三角地区,利用内地人口以及空间的红利;对外营销、市场推广等总部功能则利用“内联外通”的优势留在香港,成为本港进入服务业导向型经济体时代的开端。

步入千禧年,内地崛起为全球瞩目的庞大消费市场。伴随《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订,贸发局加大资源投入,通过在内地多个省市策划不同活动、在重点展览中设立“香港馆”等,全力协助香港企业推广品牌与产品,有效带领港商深入内地各地市场,凭借紧密经贸合作机制,精准把握内销增长机遇,推动香港与内地经贸往来迈向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

内地制造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更多企业来香港寻找专业服务以支援产品外销,带来庞大需求,造就金融、贸易及物流等行业快速增长。贸发局提前布局,又一次发挥“走出去”铺桥搭路的角色,发挥香港“高增值产业链”的功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组织商贸访问团,让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一同“拼船出海”,进一步深耕新兴市场的商机。今年5月,贸发局组织了由行政长官率领,包括香港及内地商界、企业代表的商贸团,访问卡塔尔及科威特,促进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联手“走出去”,探索商机,深化香港、内地及中东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

截屏2025-08-31 下午12.26
亚洲金融论坛作为金融界之盛事,各国财金官员和商界领袖等每年均借此平台共议金融业趋势及环球发展机遇。图为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于1月13日至14日在香港举办

当好百年大变局下的超级增值人

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香港的经济发展以至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至关重要。2007年,我担任财经及库务局局长时,与贸发局携手举办首届“亚洲金融论坛”(AFF),作为汇聚环球财金专家的平台。现时各国财金官员和商界领袖等每年均借此平台,共议金融业趋势及环球发展机遇,是金融界之盛事。

近年地缘格局上的各样变化及过去大半年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为营商环境添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生意人可以说是大忌。一场横跨地域、历时数年的新冠疫情,将人们近百年的运作模式彻底改变;加上近年数字化大潮越走越快、科技的急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兴起与普及,可以确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口号,而是所有人、所有经济体,都需要切切实实去面对的议题。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其一举一动牵动著世界商业贸易的神经与脉搏。其近两届政府先后推出的贸易政策与关税调整,不仅引发全球市场波动,更对早已紧密相连的全球供应链造成深层次冲击。现届政府的“特朗普主义”,进一步加剧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行动,通过调整本地产业的供应链布局、优化市场结构等方式,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对香港而言,面对这一变局当然也是刻不容缓。为此贸发局秉持著一贯的“提前布局”精神,展开全面检视资源分配策略与全球市场布局规划,持续为香港商家和内地企业侦测商机、提供指引,助力他们及时因应市场变化,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发挥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

要在商业贸易领域保持领先,必须紧跟世界潮流的变化节奏。当前全球化渐显多极化发展趋势,贸发局将持续加大资源投入,重点推动跨地区协作、跨产业创新及可持续发展项目。在各项旗舰活动中,我们正强化跨业界联动、跨地域合作等核心元素,同时聚焦东南亚、中东等重点新兴市场。可以一提的是我们正探索深化AFF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计划增强产业合作板块,推动金融业与实体产业精准对接,让论坛更好地发挥推动香港国际商贸中心功能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在发掘于不同会议展览活动当中,引入如人工智能、机械人、人才培育等元素,凸显香港作为“理想商贸平台”之余,做好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强化内联外通的桥梁作用。

在数字时代,传统商贸模式必须主动变革以适应新时代需求。贸发局会继续利用旗下平台,配合并支持中小企的升级转型,利用科技提升效率。贸发局率先推出线上功能,将实体展览、商务会议中的传统面对面洽谈,延伸至线上;又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为参展商、采购买家、投资方及受资方提供精准配对,既为会议展览活动创造额外价值,也为中小企起到示范作用。当然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桥梁作用,以及在高增值产业链中超级增值人的独特优势。

国际经贸形势风高浪急,香港需发挥“狮子山精神”,好好把握眼下机遇,发挥香港“八大中心”功能优势,凸显香港作为国家“引进来、走出去”双向通道的重要角色。

2026年将迎来贸发局成立60周年。团队会继续以丰富经验和灵活创新的思维,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商机,与商界并肩而行,为香港经济打造下一个黄金甲子。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雨桐 校对:周默 监制:张晶晶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第一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九三阅兵 具体安排来了
暑假1274万人次港人北上,料花费110亿元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