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 毛振华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同时,决定将于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规划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可以预见,作为中国高度开放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在“十五五”期间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香港应积极参与“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
政治局会议为香港经济注入稳定性预期
今年上半年,香港经济稳步修复展现强劲韧性,下半年延续回温但面临外贸不确定性较高、消费偏弱等挑战。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香港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1%,较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保持上行态势。其中“抢出口”“抢转口”带动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达到12.5%的较高水平。私人消费支出在二季度扭转负增长局面实现正增长,消费出现企稳信号。金融市场表现十分亮眼,上半年香港市场市值增至42.7万亿港元,同比增长33%。此外,今年1-7月访港旅客人次同比增加12%,旅游业的复苏也为香港经济注入活力。不过也要看到,当前香港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中美关税博弈虽进入谈判阶段,但在全球贸易摩擦升温、转口贸易关税高增背景下,后续香港外贸面临回落压力。同时,香港零售、餐饮等行业修复缓慢,消费仍显疲弱,给下半年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作出了客观准确的判断。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中央层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内地经济延续修复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香港经济回暖注入“确定性”预期。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预计下半年稳增长增量政策仍有空间,助力全年实现5%的增长目标。内地经济的持续修复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有力支撑,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二是扩大内需战略为香港消费市场改善带来机遇。本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反映出当前促消费政策开始向“以人为本、投资于人”转变。除进一步发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外,后续还将重点支持服务消费增长,挖掘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香港可充分发挥自身在旅游、养老、医疗等领域的优势,以完善的服务消费供给吸引内地居民来港消费,进而带动香港零售及服务消费等相关行业增长。
三是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年内降准降息仍有可能,有助于南向资金增量配置港元资产。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考虑到美联储降息周期有望于第三季度开启,中美利差压力或边际缓解,为下半年内地降准降息打开空间。伴随内地利率中枢下行,或带动南向资金增配港股、绿色债券等资产,为香港资本市场赋能。
四是香港作为国家特别行政区,“十五五”规划出台将为香港长期发展带来利好。“十五五”规划预计会继续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深化与内地融合、巩固提升金融与贸易等传统优势、开辟经济新赛道等方面,支持香港更深入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此,香港可提前部署对接“十五五”规划,主动抓住中长期发展机遇。
“十五五”规划窗口期 香港经济大有可为
结合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香港自身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情况,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香港可从扩大消费、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力发展科创产业、助力中企出海等多方面综合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持续大力提振消费,着力将“内需扩容”转化为“香港订单”。一方面,香港可把握内地刺激消费的市场机遇,充分发挥“零关税”优势,满足内地游客购买海外商品消费需求,重现“购物天堂”,激发香港零售业活力。另一方面,在服务消费领域,随着内地居民对高品质文旅等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香港可发挥其在地理位置、文化上的优势,如结合内地游客偏好推出文旅盛事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内地游客来港消费。在对接内地扩内需战略的过程中,优化内地居民来港签注安排是重要举措,可进一步扩大内地居民赴港“一签多行”的适用城市范围,释放内地居民赴港消费潜力。除此之外,还需进一步巩固自身消费企稳回升态势,吸引市民留港消费,如可大力支持本地夜经济发展,举办具备香港特色的夜间活动;还可进一步完善在养老、医疗等领域的服务供给,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等。
二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服务好全球“资金避险”需求。今年4月美国推出对等关税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投资者对美元美债美股的信心受到冲击,资本避险情绪升温。受益于社会环境稳定安全、资本自由流动、联系汇率制度、独立金融监管体系等优势,香港已成为全球资产的“避风港”之一。在这一基础上,后续建议一方面应持续优化港交所上市制度,吸引全球各地优质发行人来港上市,不断完善在港“双重上市”和“二次上市”的监管框架;另一方面,应丰富资本市场产品供给,在海外资产思考如何重新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抢占有利先机。
三是主动对接“十五五”规划,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下,加快以科创为中心布局产业发展的步伐。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香港发展科创产业大有可为,既可为本地经济培育新增长点,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建议香港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特别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协同创新,如与深圳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共享科研资源、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同时香港可进一步加大对本地科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优化创业孵化环境等措施;此外,香港还需加大“筑巢引凤”力度,多措并举吸引人才来港,协同优化教育、产业、人才等政策措施,更好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提升香港科创产业的创新水平和竞争力。
四是抓住中企出海机遇,香港可依靠金融、法律、制度、人才等优势,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引进来”。近年来,受逆全球化进一步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以及内地市场“内卷”加剧影响,“出海”逐渐成为许多中资企业保生存、求发展的一项选择,企业出海或成为中长期趋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一国两制”之下兼具法治及司法独立、资本自由流动、低税制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多重优势,可进一步发挥自身在引进外资和促进中国企业出海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香港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普通法体系,可为外资企业投资营造熟悉且值得信赖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香港发达的金融服务业搭配成熟的资本市场,能提供融资、结算等多元金融中介服务,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整体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内地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香港提供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难得窗口。香港要用好“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体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把握“十五五”规划出台窗口期,将自身所长及所需精准融合对接国家战略,助力经济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续写香港经济腾飞的新篇章。
(作者系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香港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