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青
保定市中医院党委书记,中国中医药资讯学会刘完素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人体易受暑热之邪侵袭。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寒凉派」创始人刘完素,以其独特的「火热论」学术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酷暑的养生智慧。这位被誉为「高尚先生」的医学大家,早在八百年前就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强调火热为病的普遍性,并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清热泻火治疗方法。让我们穿越时空,探寻刘完素学术思想中的夏季养生之道。
刘完素的「火热论」与夏季气候特点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六气皆从火化」,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在特定条件下都可化热生火。夏季主气为暑,暑性炎热,易耗气伤津,这正是刘完素特别关注的火热病机。
夏季人体阳气外发,腠理开泄,汗出过多易导致:津液耗伤(口渴、尿少);气随津脱(乏力、气短);心火亢盛(心烦、失眠);脾胃湿热(食欲不振、腹胀)等证。刘完素提出的「以寒制热」治疗原则,在夏季养生中可转化为「以凉制暑」的预防思想,通过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节,维持人体阴阳平衡。
夏季饮食的「寒凉」智慧
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摄生论》中强调:「夏火旺,以膏腥助肺」他将这一理念应用于食疗,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养生观。
时令清热食材推荐
瓜类家族:西瓜(天然白虎汤)、黄瓜、苦瓜(清心火)、冬瓜(利湿);
绿叶蔬菜:薄荷(辛凉解表)、荆芥、蒲公英(清热解毒);
豆类及制品:绿豆(煮汤消暑)、豆腐(生津润燥);
水果类:梨(润肺止咳)、猕猴桃(维生素C丰富)、柠檬(生津止渴);
经典配伍方案
绿豆百合粥:绿豆30g、百合15g、粳米50g,适合午后低热、心烦失眠者
荷叶冬瓜汤:鲜荷叶1张\冬瓜500g,适合暑湿困重、头身困倦者
三鲜饮:鲜芦根30g、鲜竹叶15g、鲜荷叶15g,煎水代茶,预防暑热伤津。
饮食禁忌
《黄帝内经》指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故夏季应避免:过度辛辣(辣椒、花椒);油腻炙烤(烧烤、油炸食品);过量温补(羊肉、桂圆);冰镇暴饮(伤脾胃阳气)。
起居调养的「清泄」之道
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原则,夏季起居应顺应阳盛阴衰的特点:
科学作息
晚睡早起:可比冬季推迟1小时入睡,但不晚于23点
午间小憩:11:00-13:00心经当令时休息30分钟
避免曝晒:10:00-15:00减少户外活动
环境调节
自然降温:早晚开窗通风,使用竹帘遮阳
适度纳凉:室温保持在26-28℃为宜,避免直吹空调
传统降温法:摆放绿植、使用藤竹制品、悬挂湿窗帘
运动养生
刘完素主张「动静适度」,夏季推荐:
清晨运动:太极拳、八段锦(避暑热时段)
水中活动:游泳、水中太极(散热而不伤津)
静心功法:呼吸吐纳法(调节内热)
特别注意:运动后不可立即冲冷水澡,应先用毛巾擦乾汗水,待心率平稳后再沐浴。
情志调理的「降火」秘诀
刘完素认为「五志过极皆能生火」,夏季尤其要注意:
心理调适方法
音乐疗法:聆听《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清幽曲目
书画怡情:练习楷书、工笔划等需要静心的艺术形式
香薰安神:使用薰衣草、茉莉等具有镇静作用的香氛
情绪管理技巧
遇事三思:冲动时默数10秒再反应
倾诉宣泄:与知己交谈或写日记疏导情绪
环境转换:情绪激动时暂时离开当前环境
冥想练习
每日早晚各一次「清凉观想」:闭目想像身处幽静山林;意念引导体内热气从脚底排出;配合缓慢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
常见夏季不适的自我调理
根据刘完素学术思想,可采取以下方法应对夏季常见问题:
暑热感冒(热伤风)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
处理:按摩风池、大椎穴;桑菊饮(桑叶10g、菊花6g、薄荷3g代茶)、避免发汗过度
苦夏(疰夏)
症状:食欲不振、四肢乏力
处理:陈皮山楂饮(陈皮6g、山楂10g、麦芽15g)、足三里穴位按摩、少食多餐
皮肤暑热疮
处理:金银花露外洗、保持皮肤乾燥、避免搔抓
注意事项:若症状持续3天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结语
总之,刘完素的夏季养生智慧,核心在于「清热不伤正,泻火不损阴」,强调「未病先防」,夏季前就可开始调理体质;不同体质(阴虚、阳虚等)人群需差异化调养;不仅关注身体,还应重视环境、情志的综合影响。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凉爽同时,不应忘记这些源自传统的自然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