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现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老化、交通挤塞、设施老化、居住条件差以及环境污染等。《港纸》在前三期中已访问了15位南区区议员,现在进入最后一期,我们将聚焦另外5位区议员,聆听他们对改善居民生活的见解。
彭兆基:地砖破损 构成居民安全隐患

在南区区议会会见市民时,彭兆基接获居民反映,位于鸭脷洲大街80及80A号的人行路面上出现了破损的地砖,形成了危险的窿洞。他立即前往现场巡查,发现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重,可构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彭兆基随即联络路政署,请求迅速派员处理。目前该处的维修工作现已完成,行人可以安全通行。经过调查后,发现原因是极端天气导致地砖下方的沙土冲刷流失,造成了安全问题。他建议,日后应持续监察社区安全隐患,并加强与民政事务处及其他部门的协调,以确保类似问题能及时解决。彭兆基表示,将会继续加强巡查社区,保障居民的安全。
何沅蔚:让南区空置街市舖位 “破瓶颈,补短板”

针对南区街市高空置率问题,何沅蔚联同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和相关持份者进行实地视察,发现香港仔街市的商舖出租率依然未见改善。面对政府财政难关及国际环境影响,大众消费意欲疲弱,故需提升出租率,创造理想的营商条件以激活街市经济,切实“破瓶颈,补短板,除障碍,固本培元,把握机遇”。
为此,何沅蔚提出五项建议:首先,拨出部分空置单位,以短租或免租形式支持年轻人创业;其次,利用临时租约或日租形式设置展销摊位,灵活运用空间;再者,策划节日主题活动,以此增加新鲜感,刺激消费。此外,也可推广季节性产品并加强环境清洁,保持街市卫生。目前,经过与食物环境卫生署多次交流后,局方已显著增加推广活动并取得成效,但仍需采取策略性措施,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陈荣恩:巴士服务仍待改善

南区的交通问题是当前居民关注的焦点,纵使南港岛线东段已经投入运营,西段的建设仍在进行中,但许多居民,尤其是长者,依然依赖巴士出行,黄竹坑和利东邨等地尤甚。陈荣恩希望政府在新的一年中能与运输署和巴士公司合作,加强南区的巴士服务。
另外,随着旅游业的推广,香港的机场客运吞吐量非常可观,机场巴士服务对于吸引更多旅客访港至关重要。陈荣恩对政府在咨询文件中提到削减A17巴士服务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一决定不可接受,而且A10巴士线的运载量已经相当饱和。因此,她建议政府应加强机场巴士服务,同时保留并提高本地巴士(如75、90、91号线)的班次,以满足居民需求。
萧炜忠:协助居民清拆僭建物

薄扶林某大厦的天台上有几个住户家庭的屋顶上存在不同的僭建物,导致他们接到屋宇署的清拆令。初时居民们对清拆令感到疑惑,之前都未曾遇到类似问题,因此向区议员寻求帮助。
萧炜忠和刘毅律师随即前往现场视察,与居民代表会谈,解释清拆的必要性,因为这些僭建物构成安全隐患。随后,他们建立了通讯群组,以方便居民保持联系并讨论清拆事宜。为争取更多时间,萧炜忠向屋宇署草拟请求信,希望延长清拆令的期限。最终,清拆工作已顺利完成。
萧炜忠建议可定期举办建筑物相关讲座,以提升居民对法规的认识。同时,作为区议员,他也会定期参加法团或业委会会议,解答居民疑问,确保他们了解最新的法规情况。
黄雨程:提高科技普及度 共享数码便利

在海怡半岛,有一位年逾八十岁的双居老人向南区区议员黄雨程求助,因为他对智能手机的操作感到困惑。他的老伴同样年长,且有听力障碍。这位老人希望与多年失联的老师联系,但不知如何使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黄雨程和团队帮助他将老师的联络方式添加到手机中,并指导他如何拨打视频电话。
老人对智能手机的理解仅限于打电话和接听电话,而未能掌握其他功能。黄雨程团队逐步教导他如何操作,包括如何利用应用程式联系朋友及使用Wi-Fi。黄雨程表示,很多长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感到不安,担心误触按键或资料外泄,因此不敢尝试。因此,她建议区议员办事处可定期举办智能手机班,鼓励长者学习使用新科技,并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更自信地接触这些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