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成立专属公司与市场共同开发设留白区支援新兴科技产业
国家“十四五”规划与“十五五”规划建议均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深化内地与香港的创科合作。为进一步推进有关发展,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昨日公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为这片约210公顷的创科用地订立清晰发展方略。项目将划分为三大枢纽,由北至南分别是河套枢纽、洲头枢纽及麒麟枢纽,并以五个阶段发展,南边土地会预留为战略留白区,支援新兴科技产业。由于财务投入巨大,政府拟成立专属公司,与市场共同参与开发,优化开发成本。创科局局长孙东表示,希望在未来10年能够初步完成科技城产业发展的大概布局;到完全运作阶段,每年将为本地生产总值(GDP)带来2,500亿元或以上的贡献,提供逾30万个职位。

目标未来10年完成大概布局
整个新田科技城总发展面积600多公顷,近半为创科用地,当中的河套香港园区去年已率先发布发展纲要,昨日的《纲要》则为新田科技城其余创科用地确立三大发展定位:(一)提供原型制造、中试及小规模量产空间;(二)发展本地优质创科产业;(三)汇聚全球创科资源与人才。孙东指其优势有三方面:毗邻河套香港园区,与福田和皇岗的创科生态圈紧密对接,具区位优势;提供约210公顷新创科土地,可满足不同产业链环节、不同规模企业及不同科技领域的空间需求,具规模优势;享有优越交通网络,邻近深圳,同时紧靠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具备优良生态环境与宜居优势。

用地布局包括“三个枢纽、三个产业发展带”,即由北至南的河套枢纽、洲头枢纽及麒麟枢纽,以及生命健康科技发展带、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发展带、微电子与先进产业发展带。规划重点包括从研发到中试融合的产业生态设计,打造“以产优城、以城引人、以人筑产”的良性循环;以“产业触媒”带动创科产业集群生态发展;并根据不同创科产业的空间需求差异,提供“产业导向”的空间形态;并提供支援创科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
《纲要》提出的五个发展阶段包括:产业初步导入阶段;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产业链中下游延伸空间的产业生态延展阶段;打造新田科技城标志性综合功能区域的新田产城中枢阶段;大规模建设新田科技城主区的产业完善阶段;以及最后预留发展弹性的战略留白阶段,以支援未来新兴科技产业。

孙东于昨日记者会解释,每个阶段均会以发展枢纽为统筹引领,发展其主要先进产业,并强调产城融合。除了引进企业成立总部、打造商业综合体,当中亦设有人才公寓空间,为创科人才提供各项城市配套。产业分布将聚焦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香港创科产业体系建设,涵盖六大领域: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微电子与智能设备、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绿色科技。
分期策略将充分考虑产业及上下游引入次序、物业递增价值、资金投入时序等因素,政府收地及土地平整工程时间表亦将配合相关策略。孙东表示,发展会由河套洲头枢纽开始,逐步向西推展至三宝树,麒麟枢纽附近则为最后一期。

孙东:与河套港园区协同发展
孙东预测,新田一带的新创科用地与河套香港园区将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为创科产业提供办公、原型开发、小试、中试以至生产的综合空间与全链条配套支持。在未来香港“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下,将成为香港新兴科技产业的重镇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为策略性科技企业,特别是有意落户香港的海内外企业提供新创科用地,同时助力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角色,推动香港创新科技产业迈向高附加值与全球化,成为内地创科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首选平台。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