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南会长组织召开2025香港潮籍博士专家学者座谈会

陈幼南会长组织召开2025香港潮籍博士专家学者座谈会

日期:2025-10-17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2025年10月10日,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会长陈幼南博士,在香港组织召开“2025香港潮籍博士专家学者座谈会”,广泛倾听各方意见与建议,并就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会长陈幼南、副会长朱跃生、常务理事魏雁滨,国际潮团总会执行秘书长林梅,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秘书长陈晓锋、理事沈务耀,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黄汉伟、香港大学博士沈小艾、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关文伟、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张金城、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林镇佳、香港理工大学博士蔡伟斌、香港大学博士游婵平、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罗桂波、国际潮团总会秘书处林泽鹏等出席座谈会。

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会长陈幼南博士回顾了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自2013年正式成立以来的卓越成就。十余年来,国际潮博始终秉持“凝聚乡情、促进学术、共谋发展、服务社会”的宗旨,致力于搭建一个汇聚海内外潮籍高端人才的国际平台和高端智库,已由最初的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博士网路,逐渐构建起跨越20余个国家和地区,逾3000名高端学者的智库体系。先后在汕头、深圳、北京、新加坡、新西兰等地成功举办了五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论坛,聚焦食品药品发展、大数据与互联网应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人工智慧机遇与挑战、营养与健康等前沿议题。每次论坛均吸引海内外数百位博士和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出席,潮汕籍科学家丘成桐、卢煜明等顶尖学者更成为国际学术标杆。同时,亦在家乡连续多年举办了新春座谈会。成功打造了国际潮博独特的“高端论坛+春茗座谈”品牌活动。

陈幼南会长强调,国际潮博因疫情影响而沉寂多年,但我们不应放弃这个已奠定坚实基础的好平台,期望国际潮博重新焕发活力,充分发挥香港总部的功能,加强与各地潮籍博士团的联络,吸引更多新生力量加入。未来的发展路径如何规划、怎样协调和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等问题尤为重要。基于此,陈幼南会长根据与会成员的建议,提出了几点构思:

一、要促进资源精准对接。将平台功能从“联谊”升级至“联创”。陈幼南会长明确指出,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是国际潮团总会的四大直属机构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汇聚了“智力”(博士的技术与项目)与“资本”(潮商企业家的资金支持),未来需著力打造一个系统化的数字资源库,实现人才、技术与需求的高效匹配。同时,活动形式将趋于多元化与常态化,既有树立品牌形象的大型高端论坛,更鼓励开展专题性、小型的线上与线下研讨会,促进实质性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二、要吸引更多青年力量。陈幼南会长以其个人深厚的学术背景与产业经验为例,强调了资深学者“传帮带”和深入交流研讨的重要性。他特别呼吁,要大力吸收年轻有热情的博士加入核心团队,优化组织架构,加强秘书处职能。他深刻指出,唯有解决“志愿军”的执行力挑战,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方能将规划转化为切实行动。此外应注重做事务实可行,避免议题空转,以实现国际潮博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反哺家乡服务社会。陈幼南会长将知识的价值最终落脚于服务社会。他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一是国际潮博组织40余位跨学科医学专家支援潮安医院,全面提升家乡医疗水平;二是推广复旦大学林燕丹教授的护眼灯光技术,惠及学童健康。这些实践清晰地表明,国际潮博的未来发展将紧密围绕支援家乡建设、推动科技公益等方向展开,使潮籍博士的智慧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现实生产力。

陈幼南会长最后强调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以香港、广州、北京、深圳等为核心枢纽,辐射并联动全球各博士团。他特别提到,今年年底于潮州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中,国际潮博将联手潮青、潮创共同打造一场“别开生面而务实”的创业交流盛会,为全球潮籍精英提供一个自由碰撞思想、探索合作的全新平台。

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副会长朱跃生教授,首先肯定了香港高等教育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鼓励在港青年才俊把握机遇。同时,回顾与展望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的发展。他特别补充了国际潮博的创建历史,指出在陈幼南会长及其父亲陈伟南先生等人的大力推动下,筹备工作早在2011年便已启动,并于2013年正式成立。他强调,以博士群体为核心组建全球性联谊组织,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是首开先河的典范。朱教授自豪地回顾了过去几届大型论坛,无论在汕头、深圳、北京还是新加坡、新西兰,均凭借高规格、高水平的演讲者与议题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影响力,展现了潮籍博士群的深厚实力与国际视野。

面向未来,朱跃生教授提出,论坛活动可不必一味追求大型规模,而应转向“精而美”的路线,注重活动品质与实效。他亦希望下一届论坛可考虑在香港举办,并可聚焦于香港具优势的生物医学等领域,同时加强与全球各分会的合作联动,持续扩大潮博会的全球影响力。

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常务理事魏雁滨教授在发言中,立足于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三项建议:首先,他指出,国际潮博的持续活力有赖于年轻博士的积极参与和接棒。建议制定清晰的三至五年战略发展蓝图,并提前规划与公布年度活动,使全球会员有清晰的预期并能持续参与,从而形成有节奏的发展脉络;其次,他呼吁提升秘书处的专业化与资源支持。魏教授直言,目前秘书处在人力和专业能力上仍较为有限,难以负荷庞大的联络与发展任务。他主张建立一个更专业、专职的工作团队,并确保稳定的财力支持,以高效执行具体会务;最后,他提议加强系统化内外联动。对内,主动与各地潮汕同学会等青年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系,培育未来后备力量。对外,则应重点强化与香港及内地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借助外部资源与政策,共同推动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潮博的社会影响力。

国际潮团总会执行秘书长林梅,基于其二十余年的社团管理经验,以及对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的深厚感情与长期参与各项工作情况,阐述了国际潮博当前发展的核心挑战。她回顾了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在陈幼南会长带领下从无到有,如培育婴儿般成长的历程,肯定了国际潮博作为潮籍精英高端平台的重要价值。她指出,国际潮博秘书处目前存在人力不足问题,难以支撑日常会务、活动组织及全球联络的繁重任务。为此,她建议为国际潮博秘书处建立一支稳定的执行队伍,构建一个专业高效的执行团队,才能将宏图伟略转化为切实行动,真正释放这个全球顶尖博士平台的巨大潜力。

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秘书长陈晓锋主持会议并介绍与会成员情况(左)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理事沈务耀(右)
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黄汉伟(左)香港大学博士沈小艾(右)
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关文伟(左)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张金城(右)
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林镇佳(左)香港理工大学博士蔡伟斌(右)
香港大学博士游婵平(左)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罗桂波(右)

自由发言汇聚了多位年轻潮籍博士与学者的声音,整体呈现出三大核心诉求与方向。一是期盼增进联络与获得指导。多位在读或刚毕业的博士表达了“找到组织”的欣喜,希望在求学及职业发展初期,就能得到前辈的提携与指点,以获得归属感与成长方向。二是希望搭建跨学科协作与资源对接平台。与会者来自医学、新能源、人工智能、社会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他们发现彼此研究存在巨大的潜在交叉点,建议能多举办非正式、小规模、高频率的跨学科交流活动,以激发合作灵感。三是建议建立有效机制,将博士会的尖端科研资源(人才、项目)与国家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潮商企业的产业与资本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实现共赢。

本次座谈会的深入交流,与会成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为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展现出潮籍精英群体锐意进取、心系家国的深厚情怀。我们坚信,在全球潮团潮博的共同努力,以及海内外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潮籍博士群体必能将今日之蓝图转化为明日之实践,为家乡建设与社会进步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毒贩将毒品存放近岸水域利用潜水员打捞 三男子被捕另两人在逃
陈茂波:美国商界冀通过香港开拓内地市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郑丽文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
天文台:考虑明日黄昏前后直接发出三号强风信号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