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学技术部今日(25日)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向本港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正式授牌仪式,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彰显了香港的科研实力。

今日(25日)的仪式由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进行授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等出席见证。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副局长张曼莉,创新科技署署长李国彬以及5所设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香港高校校长和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代表等出席授牌仪式。

李家超在致辞时指,特区政府全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积极推动香港院校和实验室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提升科研能力,加快香港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李家超指出,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证明了团队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备一流水平。而香港是亚洲唯一拥有多达五所全球百强大学的城市,这次获得国家科技部授牌的15所在港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都来自全球百强大学,彰显香港的科研实力。李家超表示,在香港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提供重要平台,促进与海内外的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汇聚全球各地的优秀科研人才,助力打造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李家超又提到,特区政府全力提效提速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的发展,并期望香港的高等院校和在港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与内地和海外科研机构的联系,共同在园区里设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携手深化“产、学、研”协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香港力量。

周霁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一国两制”实践也进入了新阶段,唯有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进一步发挥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他分享了三点看法。一是坚持以基础研究厚植创科优势。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先导。期待香港进一步厚植基础研究土壤,充分发挥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各类科研平台作用,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攻关,多出原创性、高质量、标志性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更好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期待香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创新协同,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使更多产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更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经济增长点。三是坚持以平台建设集聚高端人才。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期待香港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通过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合作项目,集聚培养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香港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孙东表示,希望重组后的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够紧密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并大力提升科研水准。我们亦希望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积极拓展全球科研合作,同时能够大力培养和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力量。
根据创新科技署的资料,本港这次的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别来自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创新科技署会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每年向它们提供资助,作为额外的资金来源,让它们得以制订较长远发展计划,提升科研能力及建立所需的基础设施。现时每个财政年度的资助上限为每所2千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