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 卫生防护中心提醒学校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开学在即 卫生防护中心提醒学校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日期:2025-08-26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心)今日(八月二十五日)透过教育局去信全港学校,呼吁校方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各种传染病(尤其是蚊传疾病)在学校传播,以保障学生健康。
 
中心发言人说:「鉴于不少学校下星期将开学,中心今日向全港中小学、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发信,提醒他们目前本港蚊传疾病(例如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风险,除了蚊传疾病外,本地季节性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手足口病的活跃程度近一两个月均有所上升。校方应提高警觉和经常进行清洁消毒,以减低传染病在校内传播的风险。」
 
他同时呼吁学生和老师,若出现发烧、呼吸道病征、腹泻、呕吐或皮疹等,应立即求医,切勿到学校上课或上班。
   
以下是蚊传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近期在本港的活跃程度和预防方法:
 
甲、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基孔肯雅热主要病征有发烧和严重关节痛,其他病征包括出疹、肌肉痛、头痛、恶心和疲倦。症状一般持续数天,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愈,但有些患者的关节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由基孔肯雅热所引致的严重症状及死亡十分罕见,但一些高危群组包括幼童(特别是一岁以下的婴儿),感染基孔肯雅热后较大机会引起并发症。截至今日,卫生防护中心今年共录得九宗基孔肯雅热个案,全部为外地传入个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疾病,病征包括高烧、严重头痛、眼窝后疼痛、出疹、肌肉及关节痛。初次感染病情一般较轻,但若随后再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则较大机会出现重症登革热,可引致血液循环系统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截至八月二十一日,卫生防护中心今年共录得41宗登革热个案,全部为外地传入个案。
   
这些蚊传疾病不会人传人,但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防止积水的工作及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例如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换水一次、紧盖所有贮水容器和保持所有渠道畅通等。学校管理层亦应安排员工专责校园内的防治蚊患工作,详情可参阅食物环境卫生署出版的指引
 
乙、呼吸道传染病
 
中心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本地季节性流感活跃程度由在七月中开始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方面,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跃程度自六月起亦出现缓慢上升,预计活跃程度会维持一段时间。整体而言,医院管理局收集的儿童呼吸道样本中呼吸道病原体以鼻病毒/肠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较为活跃。参考过往的监测数据,新学期开始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学校内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的呈报可能会增多,而新冠和流感的活跃程度或会于年底或明年初上升。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可降低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机会。中心建议家长在新学年安排子女参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学校外展活动或到家庭医生接种流感疫苗,以加强个人保护。研究显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缺课。家长须留意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让体内产生足够抗体对抗流感,所以应于踏入冬季前及早接种。卫生署早前已致函通知全港所有学校有关二○二五/二六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学校外展计划之安排,绝大部分学校亦已积极响应。根据本地经验,学校参与外展疫苗接种计划能显著提高学童流感疫苗接种率逾一倍,有效加强学童免疫屏障。仍未参加的学校应尽快报名。
   
此外,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市民应时刻保持个人、手部和环境卫生。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的学生/教职员,即使症状轻微,都应佩戴外科口罩,不应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并应尽早向医生求诊,而佩戴口罩前及脱下口罩后要保持手部卫生。
 
丙、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疾病,通常由肠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和肠病毒71型引起。香港手足口病和肠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为五月至七月,而刚开学后的十月至十二月亦可能出现较小型的高峰期。今年六月至八月,部分监察手足口病的指标有上升趋势。截至八月二十一日,卫生防护中心今年共录得79宗在学校发生的手足口病爆发个案。
   
手足口病主要透过接触患者的鼻或喉咙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粪便,或触摸受污染的物件而传播。感染手足口病的儿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病愈才可回校上课,以免在校园出现传播。
 
卫生防护中心提醒学校,按照「预防传染病指引」执行防控措施和处理爆发个案,如怀疑出现爆发个案,应立即呈报卫生防护中心尽快跟进。学校亦可参阅卫生防护中心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及肠病毒71型感染网页,了解详情。有关流感疫苗接种的资讯,请参阅卫生防护中心疫苗接种计划专页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10组主题花坛亮相长安街沿线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香江回响:“一个兵”的烽火穿越
开学在即!如何预防传染病在学校传播?
香港海关从源头堵截私烟取得显著成效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