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兆麟
为港岛和部分离岛政府办公室供应“鑫乐观音山”饮用水的鑫鼎鑫公司,被揭发未经内地制造商批准投标,特区政府迅即叫停合约并交警方调查。今次“冒牌水事件”涉总价5,294万港元的合约,立法会跨党派议员促请特区政府检讨投标制度漏洞,在招标、把关、危机处理等层面都要有所强化。特区政府在今次事件中反应迅速,并且成立了专责小组调查,相信很快事件可以水落石出。
当警方天天叫大家提防骗子,特区政府却有部门堕入骗局,而此次采购饮用水的中标及种种问题,凸显物流署没有严格审查中标者的公司背景,包括以往是否从事食水供应,公司的食水制造商是谁以及是否合格等等。其实,类似审查是一般生意经营者的例行工序,为何物流署没有做足,而其上级机构竟又懵然不知。近日坊间有声音指,除了工作态度的问题,更加缺乏一套完整的审查制度,才会有今次受骗的情况出现。
由于特区政府各部门机构庞大,公务员队伍人数逾17万,查看特区政府公布的采购政策,是要取得最合乎经济效益的货品和服务,以便推行特区政府的计划和工作;同时透过清楚明确、公开和公平竞争的程序,批出货品和服务供应合约,鼓励更多有意竞投者参与。但今次出现问题,凸显相关程序的执行效果未如人意,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应借此契机全面检讨招标制度,包括引入第三方背景调查机制,对高额采购项目增设资质覆审环节,以及建立投标人黑名单制度等。
这次饮用水采购事件,特区政府应引以为戒,绝不能轻轻放下草草了事,问责更是不能回避的关键词。不过,现时还是应该聚焦事件本身去作出理性讨论,比如检视采购系统存在的漏洞、依法处置不法商家等等,法律层面的事情则交由法律机制解决。
警方、海关等部门早前已介入并立案调查,事件的处理需要一个过程。社会大众包括传媒不妨多点耐心和淡定,给予特区政府一些时间去处理。相信特区政府能够尽快厘清真相,就“招标大头佛”给公众一个合理交代,让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者、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