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新星”潘浠淳:发明达人展关怀

“创科新星”潘浠淳:发明达人展关怀

日期:2024-10-18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迅速崛起,高质量发展求贤若渴。近年来,学界也涌现不少充满探索精神的创科人才,凭藉无穷的好奇心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还积极参与社会议题,以所学所能向有需要的人们伸出援手。不久前,获得由百仁基金、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及香港桂冠论坛所组成“G3 联盟”颁发的首届“少年创科达人大奖”的潘浠淳(Clarisse)同学就是其中佼佼者。

图1
潘浠淳同学(左三)现就读于圣保罗男女中学中四,她还是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学员及该学苑的“杰出学员奖”得主。凭藉人工智能药物核对软件“药倍安心”(Medisafe)勇夺首届“少年创科达人大奖”
图2

观察入微 小事启发创科之路

“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想像,而是确确实实影响著我们日常生活的新景象......在AI的时代,教育的核心应转向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而不是仅仅成为答案的提供者。比如我的老师常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社会需要。”这是浠淳早前参加一项主题为“人工智能应如何发展”学界征文比赛的获奖作品。见字如面,从小就充满好奇心的她,经常透过观察身边事物发现,并尝试运用STEAM知识展开研究或解决问题。

浠淳回忆,参加创科比赛的经历始于小学五年级。因为父母不允许她进食三文鱼生,启发她运用琼脂平板研究各类烹饪方法对细菌成长的影响。尽管未能一举夺魁,但正是这件小事让她接触到科学实验、撰写论文,更认识到STEAM蕴含的庞大知识能量,触发她养成以STEAM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习惯。

图2
浠淳与队友为保护行山人士合作研发的HikeSafe曾获得“少年警讯创新科技大赛2023-24”初中组亚军

学海无涯“巧”渡舟
在小学阶段,浠淳主力科学研究。不论是每年要完成一份科研报告的暑期功课,还是放学后参加科创小组课堂,或老师在比赛前的培训,都让她进一步探索STEAM,升读中学后获得了更多展示平台。比如在学校早会分享自己的发明、参加数学和物理队训练、与其他初中学生交流科研心得,都帮助她理论结合实践,在STEAM方面获得历练。尤其是能够在全校师生面前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参赛经历以及心路历程,鼓励更多中学生接触并尝试创科发明,还能透过同学提出的问题反省其中不足。

图3
浠淳经学校提名,参加G3联盟举办的“少年创科达人大奖”,在两轮甄选中向来自不同界别的专业评判介绍发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个创科研究成功背后,都离不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不断改进的过程。浠淳分享,要让研究或发明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抱著“精益求精”的心态,多问自己问题,同时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将质疑转化为完善成果的意见,让自己的创科成果不断完善和进步。本次获奖的发明“药倍安心”(Medisafe)从萌生用人工智能来防止药物处方失误,减少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想法,到自学编程解决发明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面对大家对于私隐或可行性的疑虑,都是浠淳不断从反馈中搜集资料,查找案例,再呈现出较理想的成果。未来她还期望带著“药倍安心”参与更多的国际创科活动。

图4
每一个创科研究背后都藏著许多问题,要让自己的研究或发明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抱著「精益求精」的心态:多问自己问题,接受他人的批评,将评判的质疑化为完善成果的意见,促使自己的创科成果不断完善和进步。浠淳介绍,现阶段Medisafe相比刚研发时更完善。而实际运用还要考虑许多用家输入端同时使用的情况,以及系统网络负荷强度和检测结果准确率等问题
A

有心有力 服务社会
正如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黄金耀院长曾提及G3联盟的全人教育理念,是致力于发掘和培育才德兼备的创科人才,并以他们的研究成果回馈社会。除了“药倍安心”外,助人的信念其实很早就成为启发浠淳创作的灵感。她从小就跟著父母探访长者,逐渐领悟到做义工和服务社会的意义,三年前创办了义工组织Light Their Rights HK,让更多11至16岁的中小学生加入,一起发挥所长,服务基层家庭。

义工团
从事义工需要投入的时间不少。但助人的动力让浠淳能够更合理规划时间,平衡学业。哪怕是不够10分钟的空闲时间,也会尽力在校完成功课和课堂报告、计划书等,空出更多时间投入义工活动
图6
浠淳与同行义工们认为,基层学童应有更多机会接受书本以外的教育。他们集思广益,发挥STEAM优势,设计活动培养基层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也让自己“温故知新”,以一个“老师”的角度看待创科对社会的意义
Volunteering 3
图5
浠淳在中二时就获得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及义务工作发展局颁发的“香港义工奖2022—杰出青年义工”,证明即使是学生也有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希望能鼓励家长让子女在学业之余投身义工行列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民间施政报告》起草委员会创新科技及工业小组的一名学生成员,浠淳曾撰写过多项倡议,涉及转化科研成果,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创科,促进香港与国内院校创科合作等,在高中这个关键的人生抉择路口,她希望以自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贡献社会。年少有志,未来可期。

图7
Legal Week
正在读中四的浠淳希望在高中这三年多可以继续参加研究和发明项目,探索自己最有热诚和兴趣的科学范畴(很大可能是生物科技)。同时,关注社会议题的她认为,要长远推动创科和科研的发展,必须有配套的社会政策及研究,才能真正让大众市民受惠,因此希望将来可以双轨发展,在能力有所增长后继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赋予他人、多倡议年轻人也可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B - 复制

部分内容及图片由香港资优学苑及受访者本人提供
(本文选自《知识》10月刊)

1788031495_1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黄沛臻 监制:廖国良
粤港澳大湾区禁毒高峰会今天在香港举行
规管网约车法案今刊宪
激发爱国热情 汇聚奋进力量——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鼓舞港澳各界谱写“一国两制”新篇章
粤港两地牌车主福音!皇岗、港珠澳大桥口岸可“免加签”通关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