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心)今日(十一月二十五日)联同多个政府部门举行代号「紫水晶」的公共卫生演习,以提升中心和相关政府部门处理埃博拉(伊波拉)病个案时的应变能力,并提高持份者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约40名来自卫生署、食物环境卫生署、消防处和民众安全服务队的代表参与是次地面行动演习。为强化与中国内地及国际交流,此次演习亦邀请了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疾控局)、陕西省、湖北省、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区)和新加坡卫生当局的20多名专家,以观察员身分出席。
演习在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举行,模拟中心接获通报,有一名劳工怀疑感染埃博拉(伊波拉)病,随即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个案经化验确诊后,中心遂按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到患者居住的宿舍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并执行控制病毒扩散的措施,同时模拟运送患者到隔离设施、消毒环境、追踪接触者,及为他们安排检疫等。
今次的地面行动演习是「紫水晶」公共卫生演习的第二部分,首部分的桌面演习,已于本月十二日完成。当日,八个相关政府部门及医院管理局讨论和协调香港一旦出现埃博拉(伊波拉)病输入个案时须采取的紧急应变措施。
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说:「今次演习圆满完成,为所有参与单位提供了宝贵机会,测试了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各个环节,确保衔接顺畅,协作高效,并有效提升各持份者处理埃博拉(伊波拉)病个案的防控意识和应变能力。卫生署过去曾举行32次传染病防控演习,包括模拟出现麻疹、鼠疫、中东呼吸综合症和人类感染禽流感等个案的情况,借以提高社区和医护人员的防患意识,持续完善各项保障公共卫生的预案,为可能会出现的疫症做好准备。」
他续说:「今次邀请各地专家参与,更是一个黄金机会,透过他们作为观察员角色,给予我们防控意见,以比较及对接传染病应变措施,有助完善香港特区制订防控高传染类疾病的应急计划。」
埃博拉(伊波拉)病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透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以及间接接触受到这类体液污染的环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以往的疫情爆发中,埃博拉(伊波拉)病的病死率在25%到90%之间,平均值约为50%。本地方面,病毒性出血热(包括埃博拉(伊波拉)病)是本港法定须呈报传染病之一。
林文健医生感谢各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相关中国内地省市、澳门特区和新加坡卫生当局的支持。他表示,虽然本港不曾录得埃博拉(伊波拉)确诊个案,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觉,做好防疫抗疫的准备,为保障市民健康筑好防线。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