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区政府于最新施政报告中亦提出积极推动航天科技发展,支持太空经济。为推进航天与太空相关研究,香港大学昨日正式成立香港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HKIAA),汇聚港大及其他港校超过20名顶尖学者,以构建国际级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卓越中心与全球合作平台,并期望未来5年每年至少引进一位国际学者,成为国家天文科研事业的重要力量。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指出,天文与天体物理学与航空航天科技紧密相连,相信研究所的成立,能为香港坚实的太空经济提供学术与研发支持。

港大香港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昨举行成立仪式暨第一届研讨会,邀请孙东出席主礼,港大校长张翔、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einhard Genzel、2022年邵逸夫天文学奖得主Michael Perryman、2023年邵逸夫天文学奖得主Matthew Bailes、中国科学院院士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景益鹏、中国科学院院士暨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以及研究所始创所长、港大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张冰等数十位嘉宾及研究所成员出席。
孙东表示,为促进航天科技及太空经济发展,特区政府于InnoHK平台设立了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支援国家嫦娥八号任务,又透过「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特别征集(航天科技)」拨款逾亿元,支持6个大学研发项目。是次港大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将强化香港国际科研枢纽角色,吸引顶尖人才并促进与国际领先机构合作,同时为香港与内地在新兴产业领域协作创造独特契机,与政府培育创科生态圈的愿景高度契合,支持香港太空经济发展。
孙东又特别提到,立法会换届选举将于12月7日举行,呼吁市民踊跃投票,履行公民责任,选出为香港发展贡献力量的立法会议员,共创未来。
张翔指,天文及天体物理学是前沿科学,亦是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所除与本地院校合作外,亦将与大湾区内10所至20所大学共同研究。太空的前沿领域对社会及科学均产生广泛影响,例如源自太空研究的无皱衣服材质。
研究所隶属港大理学院,张冰表示,香港天文学虽享誉国际,但与内地相比规模仍较小,具增长空间。香港凭借连接内地与西方国家的独特地位,可成为全球交流协作桥梁。目前研究所成员包括港大9名物理学系及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另有14人来自其他本地院校,研究领域涵盖太空科学、恒星与行星、致密天体与高能天体物理、多信使天体物理、宇宙学和基础物理检验等主要范畴。
数码港新设施料明年初启用
他透露,研究所位于数码港的新设施将于明年初启用,拟未来五年每年至少引进一位国际学者,每年举办三四个国际研讨会,港大会提供首五年逾千万元经费,并将申请本地及内地相关资助,未来并会研究开展涉款10亿元计大型项目的可行性。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