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海明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宣布,2026年APEC峰会将于明年11月在深圳举行。这是中国第三次主办APEC峰会,也是APEC峰会首次落户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充分彰显深圳改革开放成果,更释放出大湾区在国家对外战略中地位持续提升的明确信号。香港毗邻深圳,应自觉站在国家发展全局高度,思考如何转化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到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合作平台之中。
对于香港而言,深圳将办APEC峰会不仅是“邻居办喜事”,更是一次必须主动把握的国家战略机遇。香港各界应跳出“旁观者”视角,确立“主会场在深圳,副中心在香港”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地理优势的顺势而为,更是国家战略布局下的角色升级。香港不能仅满足于“参与”,而应通过升级旅游发展局为“会议旅游发展局”,充分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国际网络及专业服务能力,主动承接相关配套活动,与深圳形成互补,展示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开放格局。这种作为既是香港融入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重塑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港深联动 提升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此种“主副联动”的思路,已在多国多城的国际会议实践中屡见成效。从东京—大阪模式到布鲁塞尔—海牙轴线,区域内城市协同承办国际会议的成功范例为香港提供了重要参考。香港若在APEC筹备周期内,承接专题论坛、工商界活动、文化交流项目等高端配套环节,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也能通过实际行动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部署。这既能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全球定位,也是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构的大背景下争取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实践,真正实现“会”谋发展、“会”促繁荣的多重目标。
深圳主办APEC峰会绝非偶然,更不是一次“地区轮换”的安排,而是国家战略深思熟虑的结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深圳在制度创新、科技引领、绿色发展、营商环境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已然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城市”。近年来,深圳在前海、河套等重点区域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APEC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的宗旨高度契合。在全球多边合作面临挑战、区域性合作机制重要性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选择深圳作为主办城市,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下的开放理念与治理能力,同时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外交与区域合作战略中的枢纽地位。这既是国家对深圳改革经验的肯定,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有力推动。
在这一大背景下,香港不能仅仅将自己视为“地理邻近者”,而应自觉站在国家发展全局高度,思考如何转化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到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合作平台之中。
香港长期以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其国际化程度、法治环境、金融体系、专业服务能力及高端人才储备皆位居全球前列。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太区多边交流枢纽,香港具备承办高规格国际会议的丰富经验和制度基础。近年来,香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一直积极寻求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家对外战略,在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绿色投资等领域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
主动承接配套会议
在APEC这一平台上,香港作为独立经济体成员,享有独立发言权与政策参与权。2026年深圳主办峰会期间,香港完全可以主动承接包括部长级会议、专题论坛、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活动在内的相关配套会议,尤其应聚焦自身优势领域,如国际金融、绿色经济、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智慧城市等方向,策划具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向世界展示香港的专业服务界别形象与制度优势。
国际经验表明,会议经济不仅是“会展活动”的总和,更是国家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以日本为例,当地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国际会议在国家外交布局中的战略作用,主动推动高层官员进入国际组织任职,提升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同时,日本设有专门机构推动城市申办国际会议,东京、大阪、福冈等地通过财政资助、配套优化、人才培训、产业对接等手段,成功吸引多项国际组织会议落地,形成会议经济、城市品牌、国家战略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
须扩旅发局功能职责
香港若要真正成为国际会议之都,必须从制度层面加以部署,建立具前瞻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前,香港已设有旅游发展局,但对标国际先进经验,特区政府可考虑将现有旅游发展局升级为“会议旅游发展局”,专责统筹会议资源、申办机制、政策配套、场地协调、国际组织联络等工作,推动会议经济成为香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支柱。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框架下,香港与深圳在城市功能、制度体系、人才结构等方面高度互补。通过“一程多站”模式,吸引与会代表、跨国企业高管、国际组织负责人赴港参与多元活动,既可带动经济复苏,又有助于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
在“十五五”时期,香港如何在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是关系香港长远发展的核心命题。深圳主办APEC峰会,为香港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香港应从国家外交战略与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的高度出发,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在会议经济、制度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新突破。
彰显香港在区域一体化中的角色
将旅游发展局升级为“会议旅游发展局”,推动会议产业制度化、专业化发展;协同深圳打造会展经济走廊,形成湾区品牌合力;深化与国际组织的互动,提升全球话语权。这些举措不仅是对APEC契机的回应,更是香港重塑国际形象与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与深圳深度融合的桥头堡,可在会展经济走廊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承接跨境会展合作和大型商务活动的核心枢纽。通过优化北部都会区的交通网络、会展设施和配套服务,香港不仅能强化与深圳的协同效应,还能为湾区会议产业提供更大腹地与发展空间,进一步彰显香港在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价值。
“会”谋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战略眼光与制度设计;“会”促繁荣,关键在于能否主动出击、形成合力。面对这场国家主场外交的重大机遇,香港不能置身事外,更不能止步观望。发展会议经济,不仅是拓展经济新空间的务实之举,更是向世界讲述新时代“国际香港”新故事的重要载体。答案已然清晰,关键在于香港是否已经准备好,抓住机遇,走出行动的一步。
(作者系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