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从“欲免战祸”到《未来契约》——联合国80年的辉煌成就和中国担当-紫荆网

【紫荆专稿】从“欲免战祸”到《未来契约》——联合国80年的辉煌成就和中国担当

日期:2025-09-0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北京 杨晨曦

80年前,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承载著人类对永久和平的深切渴望,联合国应运而生。站在二战的废墟上,国际社会痛定思痛,《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80年的历史长卷中,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基本人权等领域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功绩。

以和平为炬:守护人类免于战祸的初心

联合国最核心的使命即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其预防冲突、平息战火的努力遍及全球。联合国安理会承担著维护国际和平的首要责任,是唯一有权授权部署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机构,它的成立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1948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向巴勒斯坦地区派出停战监督组织,标志著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创立。迄今,安理会已经授权执行超过70项维和行动,正在执行的多达11项。为了监督停火、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和推进热点冲突的政治问题解决,维和人员坚守在战乱冲突的中心地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联合国的帮助下,许多长期战乱的地区实现了和平,挽救了无数生命,深刻改变了相关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维和行动也因此成为了联合国最重要的和平工具之一。

调解危机和预防冲突是联合国守护世界和平的另一重要途径。在冷战巅峰的1962年,联合国代理秘书长吴丹以冷静和权威斡旋于美苏之间,为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架设桥梁。联合国系统内外的特使机制持续在塞浦路斯、阿富汗、中东等热点国家和地区,为探索解决争端的政治途径做出了重大贡献。

联合国是国际裁军与防扩散的核心推动者,构建了全球军控与防扩散的基石框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支持下诞生并成为维护全球核秩序的支柱;《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等关键条约在联合国框架下得以制定与推广,为人类免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威胁构筑了关键防线。

换图:  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举行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80周年非正式全体会议(图:新华社)
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举行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80周年非正式全体会议(图:新华社)

以发展为纲:推动全球共同繁荣的实践

联合国始终将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为自身工作的根本支柱。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联合国国际发展战略》指导下,联合国陆续开展了“发展十年”计划,设定全球发展阶段性目标,强化了全球发展议程的规划与引领。2000年9月,联合国推动各会员国商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千年发展目标”,设立了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全球合作促进发展等八项目标,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这一目标总体上如期达成,使数以亿计的民众摆脱贫穷。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在“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了更具雄心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减贫、健康、教育、环境等领域的协同努力提供了最全面的路线图,引导全球资源流向最迫切的发展需求。联合国还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密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资金支持和发展政策建议。

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在消除贫困与饥饿、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和全球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足以彪炳史册的成就。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道主义组织,每年向数千万深陷粮食危机的民众提供宝贵援助;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长期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使数以亿计的民众免于饥饿。世界卫生组织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核心协调机构,其领导的“全球根除天花计划”于1979年宣告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灭天花这一千年瘟疫,堪称人类公共卫生史上最辉煌的胜利。在应对艾滋病、疟疾、结核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协调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世界卫生组织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协调和技术支持作用。联合国环境署早已成为倡导和推动全球环保合作的关键力量。联合国推动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危机搭建了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也在联合国框架下得以制订和推进。

以人权为本:构建人类福祉的保障体系

联合国将保障基本人权作为重点工作方向,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将人类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以国际共识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后续众多国际人权条约的基石和思想来源。联合国推动下,《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全球性多边公约陆续订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人权事务委员会等机构承担著审议成员国报告、受理个人申诉的重要职责。这些公约和国际合作平台,构成了当代人权保护国际合作的“四梁八柱”,为人权保护建立起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和组织协调机制。

在特定人群权利保护方面,《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196个,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被广泛接受的人权条约。联合国妇女署积极推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文件落实,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增强妇女权能方面扮演著领导角色。联合国难民署持续为因战乱等因素流离失所的数千万难民提供登记、庇护、物资、医疗等关键生存支持,并寻求持久解决方案,成为绝望人群的生命灯塔。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在重大自然灾害、复杂人道主义危机方面担当全球救援行动的协调中心,在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和叙利亚、也门等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中,确保了援助资源高效地送及最需要的人群。近东救济工程处(UNRWA)则为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提供教育、医疗和救济服务,维系著冲突边缘群体的基本尊严。

以多边为基:国际秩序支柱与中国担当

和平、发展、人权三大工作领域之外,联合国更是维护国际秩序、践行多边主义的核心平台。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构成了当代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为每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提供了规范。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理念的产物,也是多边主义实践的平台。联合国宪章的订立和联合国的建立,标志著多边主义重要的新开端。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国家掀起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广泛运动,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加入,使联合国逐渐成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联合国框架下,每个国家的地位都平等,每个国家的声音都重要,每个国家的一票都有效。正是这种基于多边主义的制度设计,才使得联合国在过往的80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力促进了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去年,历经艰苦努力,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了《未来契约》。《未来契约》涵盖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筹资,国际和平与安全,科学、技术和创新及数字合作,青年和子孙后代,全球治理变革等五大领域,共有56项计划,涵盖了几十年来无法达成协议的问题以及全新的领域。《未来契约》将发展议程置于中心位置,再次确认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贯穿于发展的各领域,发出了加强团结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清晰政治信号,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明确了努力方向。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闪耀的成就之下,联合国的运行和效力也面临著严峻挑战。近年来,个别国家在联合国平台中持续挑弄大国竞争,导致安理会和多个联合国机构在重大问题特别是国际安全事务上陷于分裂、难以充分履职。伴随人工智能、网络、外空、数字、生物安全等新型全球性挑战不断涌现,联合国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国家热衷于建立各种排他性“小圈子”,绕开联合国制定“规则”,更削弱了联合国权威。联合国的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远未能充分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占会员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足;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组成未能充分反映当今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其代表性和权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预算不足、成员国拖欠会费问题长期困扰联合国,严重束缚其行动能力。不难看到,联合国面临的种种困难,根源在于少数国家罔顾联合国赖以立身的多边主义理念,在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多边平台中肆行单边主义和“伪多边主义”。联合国80年的历史启示人们,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以协调合作为基石的多边主义理念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最佳方案;背离这一原则,不仅会使联合国陷入重重困境,也会使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受重创,严重损害全人类的福祉。

回顾80年来联合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的支持和贡献至关重要。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者之一,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与维和摊款国,加入了几乎所有国际条约和协议,忠实履行国际义务。在和平与安全议题上,中国是记录最好的大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人的一寸土地;并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的维和行动出兵国,中国“蓝盔”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为世界和平点亮希望。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步,始终坚持正确人权观,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基本人权,主张切实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建设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中国长期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

展望未来,联合国的发展完善更需要中国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同联合国目标高度契合。“一带一路”倡议也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直面当前联合国面临的重重挑战,中国认为,“对于(联合国)这座大厦,我们应该固本强基而不是拆梁毁柱”,“当前形势下,联合国的作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联合国的地位必须维护、不能取代”。针对最为敏感的联合国核心机制改革,中国提出应继续通过广泛、民主协商,使安理会更具代表性、更有行动力,支持作出特殊安排,优先解决对非洲的历史不公。

联合国已经为各国遮风挡雨80年,未来的多极世界更加需要联合国。唯有各国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共同支持联合国不断改革完善,才能使其更好地担当起“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初心,引领人类穿越变局迷雾,驶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光明未来。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9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周默 监制:张晶晶
粤港两地牌车主福音!皇岗、港珠澳大桥口岸可“免加签”通关
来看亿点点震撼!中国排面一看一个哇塞
【紫荆直播】正义必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图集 | 人民军队英姿飒爽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