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1日圆满闭幕,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天津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4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在当前全球局势动荡,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的背景下,天津峰会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边合作实践,彰显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新型国际合作关系典范的生命力和引领力,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让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果更多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当前世界冷战思维、霸权行径、单边制裁、保护主义、脱钩断链等逆流涌动,地缘冲突、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叠加,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展现出前瞻智慧,并以一系列实际行动、开创性成果、历史性成就证明其可行性与先进性。上海合作组织从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到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大家庭,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这些骄人的合作成果,对应对现今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和突破全球治理困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
习近平主席昨日分别在两个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公平正义。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和霸凌行径。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团结协作,反对单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将一如既往,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合作,为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始终站在国际公平正义一边,倡导文明包容互鉴,反对霸权强权,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并以“上海精神”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建设性,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基于平等、互利、公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范式,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担当起中流砥柱的角色与作用。
天津峰会期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等成果文件;以及共同见证上海合作组织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信息安全中心和禁毒中心揭牌,凸显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经济、贸易、安全、人文、治理等领域深化全方位合作,共同应对突出问题挑战,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主席1日在讲话中指出,由他提出的中方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累计贸易额突破2.3万亿美元的目标提前实现,并强调“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联系起来,同各成员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起来”。
截至目前,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投资存量超过840亿美元,同其他成员国年度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中方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今年年内向成员国提供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未来3年对银行联合体成员行新增发放100亿元人民币贷款等。此外,中方将成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并在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以及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欢迎各方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请有条件的国家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等。
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发展宗旨,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在更高水平合作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