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表示,在赤洲发掘恐龙骨骼化石的工作已完成,而位于文物探知馆庭院的临时工作室定于本月20日开放,展出经清修的恐龙化石及其他在香港发现的化石。
古物古迹办事处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和协助,以及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支援下,于10月下旬在赤洲展开发掘工作,发掘出约30块含恐龙骨骼化石的岩石,当中所含恐龙化石实际数量须待清修工作完成后才能确定。
古脊椎所专家及香港古生物学家详细检查化石发现地点,确定所有外露化石已移走后,团队在赤洲发掘恐龙骨骼化石的工作也已完成。
古迹办与渔护署将连同古脊椎所,以及与香港、内地、其他地方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合作,继续推展恐龙化石清修及相关研究,鉴定赤洲恐龙的种类、探索香港远古时期的古生态面貌。
展览及公众教育方面,上述临时工作室本月20日开放,古迹办会安排市民观看化石清修工作,展品包括经清修的恐龙化石及其他在香港发现的化石,例如水生动物介形虫、菊石及蕨类植物,详情稍后在古迹办网页公布。
此外,古迹办与渔护署将继续举办讲座和工作坊,以提高公众对古生物的认识和兴趣。渔护署亦会为中、小学举办到校科普活动。详情请参阅古迹办和地质公园网页。
因应在赤洲的考察和发掘工作完成,渔护署署长将于明日撤销封闭船湾(扩建部分)郊野公园内的整个赤洲。
发展局表示,所有外露恐龙化石已从赤洲移走,该处位置偏远,岛上没有适合登岛或游览配套设施,地理和天气因素令船只靠岸有一定风险,市民不应冒险登岛。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除主管当局及其授权人士,任何人不得挖掘或搜寻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