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琴弦动 —王心心的南管雅乐-紫荆网

抚琴弦动 —王心心的南管雅乐

日期:2025-10-20 来源:紫荆养生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杨梦茹

画中人气质娴静高雅,雍容端庄。三十年前,泉州画家蔡永辉,以圆融的笔触,留下了这张呼之欲出的人物肖像。可惜原作损坏了,正在永辉美术馆等待修缮中。日前惊闻蔡老师心肌梗塞骤然离世,遗憾这幅画作再也没有机会复原了!

蔡永辉十分善于捕捉、铺排、定格戏剧性的瞬间,除了精致的妆容,画家笔下那双手,足够令你浮想联翩!这双纤细而又丰满的巧手,摸熟了南音上下四管十八般武艺。本以为那纤纤素手,是绢本卷轴中,轁光养晦的仕女专属的,见过心心,原来她的手就是这般玲珑剔透,撩拨丝弦,弹奏吟哦皆成风景!

心心生长于古城泉州的南音世家,父亲自幼对她调教十分严格,尤其在音量的训练上,以弓弦定音的标准,没有极限,音高随父亲的指挥棒上升,故心心自幼便喊破了嗓子,然而也练就了她得天独厚的声线,可以高而饱满地冲上天花板,在舞台上绕梁,不绝于耳。

台湾著名编舞家林怀民说:「她尚未出场,我们静默等候;她一开口,我们便不知道到自己在哪里了。」说的正是心心得天独厚的南管唱腔。

移居台湾后,现代舞者吴素君、林怀民对心心的舞台生涯影响深远,吴素君与心心合作无间数十年,将当代舞台元素,注入古老的南管雅乐。2003年成立了心心南管乐坊,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是台湾顶流的专业人士,包括灯光、舞美、服饰、舞蹈、海报等。林怀民则竭尽全力推动心心,挣脱古老南音的窠臼,成功迈向以南管琵琶演绎古典文学的殿堂,打破了多重器乐演奏的模式,让传统曲目能以现代方式继续流传。

2025年4月18日,心心携同日本萨摩琵琶名家岩佐鹤丈、苏州评弹名家周红,在泉州大剧院演出「一种琵琶三样情」。

岩佐鹤丈弹奏蕯摩琵琶,用的是木拨,在琴弦上「横扫千军」,力度、气度皆不同凡响。心心曾东渡日本拜岩佐学艺,他们用手语沟通,完全没有地域的限制。

苏州评弹名家周红的说唱,既有吴侬软语的温婉,又不乏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句石破天惊的「元和十年」,甫一开腔,便将你拽入白居易的「琵琶行」,让你在古典诗词的汪洋里载浮载沉,欲罢不能。

当古琴从幽远的时空逸出,心心斜抱南琶,自缕空木屏风后,缓步而来——驻足、回首复前行,每一个步态、每一声叹息、每一次轻弹、吟唱⋯⋯极富诗性张力的演绎,令人屏息再三。终于明白林怀民为什么说:「心心的每一个弹奏,都是舞蹈!」我觉得,即或心心不弹不唱,行走与驻足之间,已然是韵味十足的舞蹈,那是从骨髓里渗透出来的,中国戏曲里,入木三分的基因传承呵!

三把琵琶,将白居易的名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演译得淋漓尽致!真个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演出前夕,有幸去泉州大剧院看彩排,正在化妆的心心看见我,热诚地伸出手来,握著我的手晃了几下——顿然觉得,油画中那双可望不可及的纤手,活过来了,温润的皮肤开始渗出,烟火人间的气息。

「绵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欣赏过心心南管雅乐风韵独具的演译,杜甫这首诗,也就名花有主了!

来源:紫荆养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懿 校对:马又清 监制:黎知明
各界翘楚齐聚香江 2025紫荆文化论坛明日在港启幕
第七届立法会今日举行年结记者会
法国卢浮宫今日重新开门
天文台今早录得今年入秋以来最低温度18.4度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