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全球各地加紧“去美元化”动作,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持续上升。国际结算银行(BIS)本周二(9月30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的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折合每日8,174亿美元,占全球汇市交易约8.5%,高于2022年的7%。而作为全球交易量排第5的货币,人民币与位居第4的英镑正拉近距离,而英镑的占比从2022年的12.9%降至10.2%。此外,香港继续是全球第4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BIS公布中央银行外汇与场外衍生工具市场成交额调查结果,该调查每三年发布一次,今次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币的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4亿美元,延续了长达10年的增长趋势,并对英镑步步紧迫。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止,英镑的日均交易量为9,813亿美元,而人民币的交易规模与英镑已相当接近,且两者差距不断收窄。
分析员:人民币交易量直逼英镑
有外资银行分析员表示,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提升人民币对全球的吸引力,为此,内地更放松了部分资本管制,旨在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新加坡银行外汇策略师Moh Siong Sim亦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进展,人民币交易量正迅速逼近英镑。不过,现时内地的跨境资本流动限制等措施仍在,使得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仍未能撼动。在全球“去美元化”风潮下,瑞士法郎的交易量亦见大幅上涨。BIS的调查发现,瑞郎的日均交易量升至6,116亿美元,超过澳洲元及加元,成为第6大交易货币。港元的份额也显著上升,从2.6%升至3.8%。
香港人民币日均成交金额增六成
人民币愈来愈受全球欢迎,香港也从中受惠。香港金管局指出,人民币的国际化使香港继续成为全球第4大外汇交易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香港外汇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由2022年4月的6,944亿美元,增长27.2%至2025年4月的8,831亿美元。增长主要由外汇掉期(增33.0%或1,398亿美元)、即期交易(增28.7%或385亿美元)及场外期权交易(增165.4%或314亿美元)的增加所带动。外汇掉期合约是交投最活跃的工具,占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的64%(5,637亿美元)。
香港同时维持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外汇及场外利率衍生工具中心的地位。人民币外汇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由2022年4月的1,912亿美元,增长64.8%至2025年4月的3,151亿美元。人民币场外利率衍生工具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亦由2022年4月的147亿美元,增长67.1%至2025年4月的245亿美元。场外利率衍生工具方面,香港在2025年4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841亿美元,其中以美元、人民币及澳洲元场外利率衍生工具在香港市场交易最为活跃。